“溯古追今——史培刚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汇报展”移师阜阳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5-19

由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亚明艺术馆主办,阜阳市书法家协会、阜阳市书画院、淘易商城、掇英轩协办的“溯古追今——史培刚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汇报展”4月18日在阜阳市文联展览馆开幕。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关要求,展览没有举行开幕式。省书协主席吴雪,省书协原主席张学群,阜阳市政协副主席王振军,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柳廷峰、燕少红,阜阳市文联主席李平,省书协副主席、阜阳市书协主席王金泉,省书协原副主席桂雍、任智,亚明艺术馆馆长何昊,安徽日报书画院负责人、安徽报业文化创意公司总经理陈修奎,阜阳市书法家代表杨济成、徐风以及市书协主席团成员、县(区)文艺界、书法界代表和史培刚的家乡亲友等300多人参观展览。

此展于今年2月份已在合肥亚明艺术馆跨年展出,展览以较高的学术性、艺术性和非同一般的文化精神赢得了书法界的普遍赞誉。史培刚是阜阳人,对家乡富有深厚的情感,为了真诚感谢家乡人民的关心厚爱,虚心接受阜阳各界师长、亲朋的批评指教,促进与家乡同道的交流联谊,他把展览移师到了家乡。

当天上午还举行了“溯古追今——史培刚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汇报展”交流座谈会。省书协副主席王金泉主持座谈会。

王金泉指出,培刚兄的此次书法个展,既展现了书法魅力,又凸显了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同时更给人在各自书学中深层次的思想启发,如,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点,继而进行课题式的研究等等。

当然,书法展首先讲的是书法作品,培刚兄自出道来就是以传统的帖学面貌展示至今,坚持二王一脉,取法高古;在风格上即追淡雅的董其昌,并在米南宫及赵子昂处下过功夫,所以书风儒雅端庄,丰富且有内涵,这样既体现了他博学兼顾的一面,同时也彰显了驾驭及融合的不凡功力。此展亦展示几幅以碑为基调的作品,写的亦是神采飞扬,看来培刚兄正在拓展领域,对书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掌握,其实,这是一个真正书家应做的事。祝培刚兄在艺术攀登中更上层楼!

桂雍从四个方面谈论观展的感受:

一是准备很充分

从培刚介绍的情况看,这个展览从着手准备到成功展出,他前后花了五年时间。而在我看来,他是把四十多年的学书积累全部展现出来了。这是他个人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他是做了认真准备的。

二是构思很独特

培刚的这个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他把书法创作与我们安徽的历史文化巧妙结合,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平时都在讲要弘扬传统文化,怎么弘扬?不能只讲不做。培刚的这个展览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例证。

三是作品很精彩

这个展览虽然带有主题性,但作品形式多样,对联,中堂,斗方,条幅,手卷等各种款式均有呈现。在用纸方面也很有考究,五颜六色,丰富多彩。最主要的是培刚在对安徽文化古迹做历史考察和研究时,能把他的思考和感受用其最擅长的行书巧妙而完整的表现出来,让人观赏起来既美的享受又有历史文化熏陶。历代书法精品佳作无不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这一点培刚做得很好。

四是展览很成功

培刚的这个展览前不久在合肥亚明艺术馆成功举办,赢得良好口碑,今天又在他的家乡做汇报展出,一定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今天在座的阜阳书法界的重量级人士几乎全体出动,可见培刚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威望是相当高的。当然,主要还是在于有那么多精彩的作品和巧妙的构思。

最后,作为培刚的老兄,还是给他提点希望吧!一是希望培刚能够以此次展览为契机,继续把书法创作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这是培刚的发明,也算是他的专利。二是希望今后如再办展览,要增加一些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尽管优美典雅风格是他的强项,但甜的东西吃多了也会感到乏味。大家以为如何?

任智认为,培刚先生"朔古追今”书法作品阜阳展,很圆满也很成功,这主要基于两点:其一,书法展是建立在传承基础上的,路子对,理念新。他的展岀作品,跨渡时间长,隶草行楷皆有,而且古意很浓,从书品、从格调上讲,应该说是他领悟到了前人的笔墨精神,整个展览古意扑面,让人欣慰并为之点赞。其二,培刚在笔墨语言和艺术符号上有他自己的认知,有个性有特点,温文而雅,质朴无华。同时他对“笔墨当随时代”也有效深刻的理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已成为主弦律,故而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深信会受到社会大众喜欢的.书法研学的道路很长,试想通过培刚先生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书写更加精彩的书法人生。

何昊强调,安徽自“鄂君启节”“阜阳汉简”、天柱山和浮山摩崖,直至清代仕人和文化巨匠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是取之无尽的艺术素材。如何发掘好、利用好这批文化宝藏,彰显出其优势,是摆在安徽书法作者面前一道紧迫而严肃的课题。培刚兄这次展览很深入系统地提交了个人的回答。其作品表达出的“文质相济”“功性兼美”,呈现了其艺术思考的“经典角度”、创作行为的“经典范式”,从而也为构造“经典作品”提供了可能性。有了对“经典”要义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传达着传统人文的底蕴,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光彩,跳出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窠臼,打破了展览模式的陈规,塑造了“以学养艺”的良好形象,给人以诸多启发。

陈修奎观看史培刚先生书展,突出印象有二点:一是选题好,有担当。书者聚焦“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以书法的形式致敬“安徽书法经典之美”,看似一篇篇简单的“读后感”,却内蕴了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高度时代责任感,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思索与再呈现;二是文风实、书写真。从“阜阳汉简、战国铭文到浮山、齐云山石刻”等赏析千字文中,作者以研究的心态加以考证行文,体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书写时,以小行书方式为主“娓娓写来”,自然真切。书者即作者、作者即书者,通过此次展览、史培刚先生显然在做一次有益的探索,值得学习。

原阜阳市书协副主席徐风提出,首先热烈祝贺史培刚先生在家乡的书法展圆满成功!作为和培刚一起多年的老朋友,也是书道上的知音好友。他年轻有作为,有担当,有思想,有高度,有胸怀。他总是带着一种使命,用自已的热爱与担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艰苦地继承与创新研究和实践,这次展览就是他研究成果的展示。

培刚不但人品正,书风正,干事也正,是一个 敢做大事的人。当年我们都在省青年书协时他是秘书长,他操办的书法走进百姓家活动连续十年不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影响很大。我很佩服!他不但工作认真,对书法艺术的痴爱与用心也都超出了一般所谓的书家。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不管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结体到笔法都很暗合古人法帖。功力扎实,清秀俊美,观其作品有大美不语,心旷神逸之感。培刚是家乡走出来的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实为派青年书法家。是家乡的骄傲!他在家乡的这次展览,是对家乡书法艺术提高的一次推动,也是给家乡送来了一套精神大餐。

书法是门艺术,就艺术而言,从古至今风格多异,有碑的朴拙苍茫,也有帖的清秀俊美。培刚是钟情于帖,作品由二王法帖而出,功底扎实,笔力遒劲,件件都是精品。建议能否在以后的创作中增加几件情感比较激动狂放的大草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展览的感染力。

培刚钟情于帖,作品由二王法帖而出,功底扎实,笔力遒劲,件件都是精品。

阜阳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张华东指出,培刚兄的展览,是很有思想性的。他分三个部分,第一是对古诗词的抄录,第二是自作诗词的书写,第三是溯古追今,对安徽区域内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的考证研究。这个展览很有创意,对于我们书法中人,也很有启示。整个展览,体现出培刚的思想和学养,注重帖学,彰显着浓浓的书卷气和文人风骨,这与当下普遍的浮躁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为难得。特别是对安徽区域内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的研究,这是对安徽书法史研究的一个贡献,也体现了培刚作为一位书法家的责任和担当。当然,也给书坛一个榜样引领的作用,书法家在研究技法的同时,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学养,在书法创作和研究的领域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从而走得更高更远!

阜阳市书协副主席徐华刚提出,乡贤培刚兄书法展,令观者“肃然起敬”,其小字流露着浓浓的书卷气,大字彰显出端庄的浩然正气。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到成熟,离不开扎根的文化土壤,文化土壤对艺术品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书家平时临习的碑帖,只是艺术家攝取古人艺术作品营养的表象行为,意在提高书品的格调。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书家的内在学养,也就是个人的人品修养。

 但凡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人品总是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书品,培刚兄内外兼修,即注重传统文化修养,温文尔雅、谦恭待人,又长年研习古人碑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可喜可贺。 

阜阳市书协副主席张朝阳表示,首先欢迎培刚兄回家乡来办展,这是阜阳书界的幸事,必将促进阜阳书法的发展和繁荣。其次祝贺培刚兄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预祝展览圆满成功!第三是感想。刘勰《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培刚兄正是饱含深“情”和厚“意”对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进行梳理、研究和考证,将所感、所思、所悟用书法表现出来,既有短文,又有诗联;既有长篇巨制,又有盈尺小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此展充分体现了培刚兄的才情、学养和志趣,既是安徽名胜的解说词,又是安徽文化的宣讲语;既是书法展,又是文化展,是通过书法来弘扬文化,通过展览来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胆尝试,功莫大焉!

阜阳市书协副主席朱子敬与培刚兄相识已久,其书法艺术成就很高。这次培刚兄举办“溯古追今——史培刚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汇报展”,观后有以下感受:一是这次展览是就安徽现存的古代经典书法遗存作为研究对象,展出作品多为培刚兄个人研究的成果,然后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很有学术价值的展览,丰富了安徽古代经典书法的遗存,从这个角度而言展览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二是从书法艺术本体来说,培刚兄书法主要取法二王一脉的帖学体系,其行草书法尤其是小字行书典雅端庄,俊逸洒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很好的继承了帖学的精髓,展出作品书体多样,形式丰富。三是展出的内容多为培刚兄自撰诗文,可谓是“我书我心”,心手双畅。

阜阳市书协秘书长张波最后发言,溯古追今,史培刚先生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汇报展于今日在阜阳开幕了,培刚先生也是给家乡阜阳做个汇报。此展览给人最深的印象——以文入书,这是中国书法的灵魂所在,孙过庭在唐代对文与质就有过论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文在前质在后,质大于文则粗野,以文胜则文明。文与质一直是中国书法无法离开的话题。印象派一些画家所取法的中国毛笔的线条,(如马蒂斯)仅仅是绘画技术的层面,与中国的文脉沒关系。此次展览,培刚先生以自己对安徽遗留的古迹文脉进一步梳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