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7-0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安徽省入展作者名单

篆书3人: 范振海 张伟 朱子豪

隶书5人: 杜鹏飞 刘怀杰 马端兵 徐之善 周  联

楷书12人: 晁亚洲 程正德 丁文你 葛良胜 洪雪青 胡永东 贾同宇 李  鼎  王泽源 吴健宁 姚金中 张友喜

行书12人: 葛良胜 侯仁明 贾佑宏 梁景堂 马宗禹 田  磊 汪荣胜 王利民  吴  飞 宣  然 周  鑫 朱子玉

草书8人: 黄  奇 蒋如奎 路思良 薛晓东 俞来春 岳世清 赵广曙 周  鑫

篆刻3人: 顾可仑 刘  斌  彭军见

刻字3人: 杨  璐  殷多云  朱保华

入展作品赏析(二)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3)


路思良,1977年生于安徽宿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画院书法创作研究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芜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芜湖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又名旭东,字寒池,斋号潇庐,中国民盟盟员,现就职于芜湖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主要艺术成就: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荣获安徽省首届楹联书法展优秀奖、2018年荣获“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书法大赛铜奖、荣获第四届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提名荣誉称号、入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书法大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6)创作感悟:
自2015年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家篆刻展我首次入展以来,身心备受压力,所居江南古城芜湖一时间被广大书友知晓。当届国展我是这座美丽的江城唯一入展的书家,诚惶诚恐,深知所学有限,侥幸而已。这座城市的相关领导及广大书友以宽博的胸怀给予我关心、鼓励和支持。对此,数年来在学习上无一日敢懈怠,每日学习至深夜,补其不足。第十二届全国展征稿以来,我为了再次证明自己,脑海中也曾浮想联翩,试写几幅皆不满意,随手撕掉,不知所措,一日晚间学员让我做草书示范,在书上找了一篇新内容,用八尺条屏色宣,出锋7厘米左右的小长毫一挥而就。我所知晓的草书作品的基本要求:字的大小对比、墨色变化、块面虚实、整体节奏皆有。草书的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所以我在线条上下了很多功夫,要写出虚实变化及韵味,写出自己对草书的审美韵味,草书章法要注意整体之美,上下映带,左右摇曳,参差变化,韵律节奏,这些因素在我的这次创作中把他们巧妙的结合了起来,自感较为满意便投寄了。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9)


顾可仑,1975年生于安徽合肥。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合肥市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就职于安徽省旅游集团。
个人艺术成就:入展全国第八届新人新作展、“书圣故里.中国临沂 ”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安徽省六届篆刻展获奖。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1)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创作感悟:

当代篆刻最大的成就是古壐印的创作,远远地超越了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出土资料的不断发现和古文字学研究的深入,使印人们可以更深地“入古”;同时艺术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平面构成理论的发展,使印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出新”。“入古出新”是当代古壐印创作取得繁荣发展的基础。

当今古壐印创作取法多元,或“印内求印”,取法先秦古壐;或“印外求印”,取法金文、陶文、甲骨文、青铜器纹饰等,或追求块面构成,全以视觉取胜,诸多风格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都有非常杰出的印人代表。

本人在古壐创作上,主要追求“古意”。所谓“古意”分为三层意思:一是“字法古”,努力追求创作每字有出处,不乱变形、乱简省、乱造字;二是“章法古”,努力从先秦古壐和青铜器铭文上学习文字的布局、相互间的避让呼应,不刻意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是“印面效果古”,自缶翁老人开创性地丰富了“做印法”之后,追求苍茫古朴的印面效果也成为一种潮流,在创作实践中,本人也不断探索各种新工具和新材料的使用,努力形成古朴自然的印面效果。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通过本次国展,我把近一阶段古玺学习的心得和成果集中做了一次总结,努力提高对印章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印面的宏观把控能力,力求印面结构和谐自然,文字印化浑然天成,边框处理巧妙合理;同时,注意边款创作的书印参同、刀笔相辅,既注意文字造型把控、又着意金石趣味的精准表达,以期边款印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年一会书坛事,甘苦无言我自知。

怀素写蕉堆笔冢,白石磨印汇泥池。

穷究古迹识文字,要与时人辟径蹊。

喜报忽闻须痛饮,古周原上好吟诗。

我将继续以本次国展为起点,心怀感恩、砥砺前行、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以期他日终能技进于道,学有小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8)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9)

贾佑宏,1960年生于安徽含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安徽孟子书画院秘书长。

主要艺术成就: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兰亭奖安美杯、第八届全国楹联展、全国颜体杯书法展、、获安徽省首届临书大展三等奖、安徽省“红星杯”书法大奖赛三等奖。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1)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创作感悟: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我的投稿作品是行书。整幅作品以气势开张、遒劲舒和的颜体为总格调,其中增加一些何绍基的沉雄峭拔、豪宕奇崛的笔势,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经过多次创作,最后挑选比较满意的一幅投稿,喜获入展。欣喜之余我深切感到,入展与否只是一时的得失,开心和失落也只是一两天的事,书法的真正乐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只有虔诚学习经典,书内书外和做人做事兼修,书法学习的未来才能走得更高更远,这是我今后努力和前行的方向。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3)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5)


薛晓东,1970年生于安徽肥西。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合肥市书协副主席、合肥市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紫蓬书画院副院长。合肥市第七批拔尖人才、肥西县第四批拔尖人才。

主要艺术成就:入展十届、十一届、全国展,第二届“杏花村”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全国二届扇面展,首届全国行书大展,首届全国草书大展,“安美杯”全国书法展,“傅山杯”全国书法展,第二届全国册页展,第三届全国青年展(特邀),首届全国小品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7)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创作感悟:

己亥盛夏,久阴连雨,天清气爽,如在三秋。晚来心闲气定,于灯下作大字草书,八尺对开白宣,书李白五古一首,空气湿润,纸墨相发,意甚相得。虽书大字,不逐苍茫,婉转游走,笔虽连绵而意不鼓努,收放、开合、轻重、缓急、疏密、欹正皆意在自然,不急不躁,总之惟静惟润而已。书罢悬壁审视,遗憾亦多,尤以“海水上”误为“海上水”为憾甚。然他作多不称意,故于释文中作备注说明,仍以此作应征耳。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31)


杨璐 , 1978出生于安徽宿州。毕业于宿州学院,现就职于宿州市萧县师范附属小学,中教一级教师。

主要艺术成就:安徽省第四届刻字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3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创作感悟:

长亭外,杨柳依依;古道旁,笛声悠悠。拿起刻刀,耳畔响起的是孩子们干净清纯的歌声,那是弘一法师的《送别》,那是六年师生之情镌刻的美好时光。小学毕业典礼上,我为教了六年的孩子送别,也为孩子们祝福。 

小篆行笔圆转,线条均净,用它来展现唯美的《送别》最恰当不过。歌词上阕以古朴的浅棕做底阴刻,与米白色阳刻下阕形成对比,意在表现离别和归来这人生永恒的主题。我以此送别学生们,愿他们勇敢前行,愿他们归来依然是少年。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37)



岳世清,1974年生于安徽省肥西县。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合肥市书协理事,合肥市书协草书委员会秘书长,大学本科美术专业毕业。第四届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就职于合肥市第72中学。
主要艺术成就:入选2018年度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评选前50名、荣获安徽省文联“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安徽文艺界2017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暨“大淮河”采风创作成果评选金奖、荣获“包公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荣获安徽文联“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千名文艺家采风创作银奖、入展 安徽省“红星杯”书法大奖赛、入展安徽省首届楹联书法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39)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0)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1)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0)

创作感悟:
余本农耕世家,父母忠厚仁爱。虽不富裕,然吾四兄弟姐妹学业不辍,其有所成,乡里称赞。余天性顽劣,写写画画情有独钟。时逾三秋,不敢懈怠,尤喜孙过庭《书谱》,二王手札,鲁公《争座位》诸帖。
或拜师或访友,游言谈古,若有所悟,渐有收获。今幸十二届国展榜上有名,一时兴奋、喜悦溢于言表。承蒙诸师众友指导,感恩不尽。然时逾不惑,多年历练,平添几分沉静。知悉幸运之神眷顾于我。根植传统、艺文兼备,学书永恒,吾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5)



张伟,1983年生于安徽无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青年书协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沙孟海书学院印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青年篆刻人才培养对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台湾艺术大学艺术学博士,别署陀儿庄。

主要艺术成就:作品入展2016汉字之美当代书家的表现(特邀)、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特邀)、当代篆刻百家同刻“金石之都”精品展(特邀)、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七、八届篆刻艺术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铁人杯书法作品展、第六届中国书协新人新作展、第四、五届全军书法篆刻展、改革开放40年安徽书法大展、安徽省六届篆刻展获奖。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7)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9)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创作感悟:

本次创作作品以唐篆结构为主,也是想使拙作在自己较为稳定的风格中使结构宽博伟岸些,气度饱满雍容些,通篇视觉上端庄规整些,从而有静穆华贵之感。试图以自己对清代王澍对篆书提出三要:一曰要细、二曰要圆、三曰要参次的理解进行尝试,正文章法纵横整体无间,形成整体块面,运用线条流畅细劲和本身笔画多少形成的参次疏朗空旷与后面的渐入紧迫茂密的落款形成节奏对比,在用笔、结体、气韵和审美风格上力求模拟与汉唐博大气象的原本接近。然遗憾的是,因为字本身的形态和字与字之间繁简的节奏反差不够,更多的是自己缺乏足够的表现能力和处理手段,致使创作的这幅作品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憾也!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53)



张友喜,1962年出生于宿州市灵璧县。现就职于灵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要艺术成就:入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徽书法大奖赛、入展‘包公杯’全国书法大赛。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5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56)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57)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


创作感悟:

第十二届国展,忝列其中,实属幸运。面授现场,规模空前,场面宏大,感受到书坛盛世,新人辈出。当初准备投稿,也是贵在参与,对于入展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因此也是平常心态。平时多临魏碑墓志,也就决定以典雅一路投楷书展。围绕典雅,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取法雅,恪守传统,遵从经典。定调以张玄墓志为依托,吸收其他秀雅的小墓志元素,保持整体上平正、遒劲、秀雅的风格。二是笔法、墨法雅,尽量弱化魏碑的方笔、切笔,化方为圆,融入行书笔意,加强书写性。点画朴厚中寓灵动率意中见严谨,形随意动,态由情出。用笔上以润为主,燥润相生,润而不湿,干而不燥,尽可能体现出笔墨精到,温润典雅。三是选纸雅、形式雅。我选取八尺素白云母,选择四条幅的形式,采用枯墨手画界格,通篇既方严整齐又清爽洁净,整体上追求气息纯正,开合有度,自然成趣,虽字字独立却体现连贯组合的行气。注意字的大小,欹侧的变化,实现内在的韵律感。总之,雅体现一种文人气,书卷气。雅是一种文化,一种内涵,这也是我今后创作中追的境界。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61)

周鑫,1964年生于太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又名修中,自号半分地主,别署知其堂,散石庐,就职于太和县教育局。

主要艺术成就:安徽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晋京展、入展“谯城杯”安徽省书法大赛、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安徽省第三届书法大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 、入展安徽首届临创展。

    入展作品赏析       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6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64)

创作感悟(草书):

夫观书,始于气象,合于精微,终于品格。气象阔而心驰,笔墨精而共鸣,品高格而神动。其品格乃书之终的,余旦暮所求,情竭为此。

书之佳也,尤关乎点画。一点之间,聚阴阳于纤毫;一画之际,展天地于腕底。湛湛乎如苍木立于穹庐,灝灏乎似天洪啸于河汉。此等气象,余所求也。

纵观余忝列之作,虽着意笔墨精神,欲步所摹古圣贤之趋,以右军之法度,小草促令其狂且大也。经营位置,随机安排,拟古而非古,欲张而未扬,似得其逸少笔意之一二,然穷究终未达,晋人之格难以企及,奈何奈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6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12)创作感悟(行书):


我喜欢在古人的隔壁偷光,捧着先哲的墨迹,在智者的思想里徜徉,一次次地忘却自我。怀一腔虔诚,做右军走狗、东坡书僮。日复一日,诚惶诚恐。

读经典,走大道,贴紧经典的脉搏,聆听笔法的律动,逐渐 从临摹到创作,从无我到有我,心中有圣教,笔端流真情。“波澜之际,浚发于灵台”,“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每次创作都是我的灵魂与二王一路的经典法帖的一次碰撞。擦出一点火花,不唯美,也不稚拙。隐隐约约一点晋人的蕴藉,一点宋意的闲适,一点明清的随意,全被潦草的笔画破坏,许多遗憾自己明白。本次国展行书入展作品就是一次经典融合的尝试,在心理放松的状态下,让笔墨放松,一任笔墨流淌在心尖。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快乐的跟着手中的竹管唱歌、舞蹈。忘了四围的喧嚣,忘了长夜的孤寂,忘了寒石泣江,忘了夏蝉呜咽。就这样,行走在笔墨间,自我陶醉,自我玩耍,一点点的构筑自我王国。然而,我不能忘记艰辛,二王的儒雅让我畏怯,平原的正气凛然似钢,东坡的优雅逼我就范,鲁直的劲拔望而生畏。他们是我向往的峰峦,也是我挫折中的诤伴。追随他们,真的很难。爱上书法是单纯的,学习书法却并非简单而快乐的,虽非快乐,而逐梦如初,唯有坚持,方有所获。如此,我常常想,下辈子,还爱书法,还以此为伴。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二)(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