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7-0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安徽省入展作者名单

篆书3人: 范振海 张伟 朱子豪

隶书5人: 杜鹏飞 刘怀杰 马端兵 徐之善 周  联

楷书12人: 晁亚洲 程正德 丁文你 葛良胜 洪雪青 胡永东 贾同宇 李  鼎  王泽源 吴健宁 姚金中 张友喜

行书12人: 葛良胜 侯仁明 贾佑宏 梁景堂 马宗禹 田  磊 汪荣胜 王利民  吴  飞 宣  然 周  鑫 朱子玉

草书8人: 黄  奇 蒋如奎 路思良 薛晓东 俞来春 岳世清 赵广曙 周  鑫

篆刻3人: 顾可仑 刘  斌  彭军见

刻字3人: 杨  璐  殷多云  朱保华

入展作品赏析(五)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


吴健宁,1969年4月出生于安徽宣城。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宣城宁国市西津小学书法教师。
主要艺术成就:
入展首届安徽省教师书法大展、入展“谯城杯”全省书法大赛 、入展“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书法大展、安徽省第十四届书法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6)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7)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6)

创作感悟:

从三月下旬看到征稿启示始,一系列的问题围绕着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创作一幅中楷,内容选择屈原《离骚》。为避免形式单调,我选择了四条屏,二王的楷书我很喜欢,可那毕竟是小楷,不便中楷表现,于是我用了褚字的笔法来表现二王的结构,可惜的是二王的结构和褚字的笔法我都没能吃透,书写时只能由着自己的感觉,由着自己的性情,创作了这一幅没有打造痕迹的作品。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9)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1)



徐之善,生于安徽蚌埠长淮卫。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字善之,别署笃古轩,不敏斋,幼承庭训,学习书法。自金文入手,以礼器,张迁,好大王为基础,求厚重朴拙,尚未窥门径。

主要艺术成就:

安徽省书法篆刻大赛入展、安徽省谯城杯书法篆刻大赛入展、安徽省第十四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入展、安徽省第二届隶书大展入展、安徽省第十三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入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4)


创作感悟:

十二届国展征稿的消息我是五月初才知晓的,认真审读了征稿启事后便开始思考着手准备作品。我对这届国展非常重视,正因为如此重视,一开始想法特别多,网上、作品集里也看了很多入展高手的作品,想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但是最终,我觉得没有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我决定老老实实写出我平常的书写状态,因为这种状态几乎本能地表达了我对书法的感动和理解。在内容上我选择了东汉赵岐的《孟子题辞》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很好且书法作品采用频率不算高,又是汉代大儒作品,用汉隶表达会非常贴切。由于这篇文章字数比较多,所以形式上我决定采用比较简洁的四条屏处理方式。书体则选择了我最喜欢最熟悉的《好大王碑》、《张迁碑》相结合的风格。字法选择上尽量选择常用的,避免生僻的碑别字。整个创作基调定下来之后,我深深沉浸到创作过程中,书写时力求贴近古帖,自然而书,不做作,不搞怪,求恭谨,求自然。书写的过程还算顺利,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写了两稿,最后挑选出其中的一稿投展。

秦、汉的书法,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未来我会继续钻研我喜欢的汉碑、摩崖、汉简,希望能从中挖掘到更多的精神内核。同时放宽眼界,从其他书体上萃取更多养分,从同时代的书艺佼佼者身上获得更多启发,以期能突破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9)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8)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9)


王利民,1973年出生于泾县。现为安徽省书法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宣城市市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安徽博乐书院副院长。

主要艺术成就:

第六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安徽省书画作品联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1)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创作感悟:

回顾全国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备战过程,有如下几点心得和陋见和大家分享,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心”:一为精心准备。取法是长期的准备,这关乎作品格调,形式是短期的准备,这决定了作品是否符合当今的审美取向。我初习米芾,后上溯二王,本次投稿,选择了小字拼接,从书卷气中找变化,融入了欧阳询的一些笔意,以求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变化。二为用心思考。纵览历届国展,投稿者水平高,投稿数量多,如何从几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从书法有法的角度来说,章法、墨法、字法、笔法都得细细琢磨,章法和墨法是通过初评的关键,如何让评委老师的目光在你作品上逗留若干时间,章法和墨法的变化是短暂吸引人眼球的最好方法,而字法和笔法是通过复评和终评的关键,如何在复评的角逐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我选择了字法和笔法的造险,对作品部分内容字的厚度、线条的粗细、和用墨的枯涩进行了局部调整,避免整幅作品因为写的太平淡而被淘汰。三是细心调整,初稿完成后,认真比对,找出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对局部不符合作品整体气息的地方进行调整,同时对作品文字内容认真校对,避免出现错字、漏子、别字等类型的硬伤,在最后阶段被淘汰出局。很幸运,这次入展了!感谢各位老师和和书友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关注。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5)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7)


朱子玉,1972生于安徽太和县。现为中国书法家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阜阳市书协理事、太和县书协副主席、安徽华源仁济书院专职书法家、被评为“ 安徽省皖军书法百强”、“安徽省最具潜力百名书家”。

主要艺术成就: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展入展、首届卫夫人全国书法展获奖、梁巘杯全国书法展三等奖、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最高奖)、“大爱妈祖”全国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安徽省第三届书法大展二等奖、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入展)、首届“王安石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入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首届“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入展)、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首届“朝圣敦煌” 全国书法展(入展) 、安徽省首届临帖展(入展)  、新世纪安徽省第二届书法展(入展)、第五届林散之书法作品双年展入展、第一届黄道周全国书法展入展、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书法大展、第五届颜体书法展入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9)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创作感悟:

距截稿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先是选好创作内容,思考以何种风格形式表现,然后结合近年所专攻,以颜鲁公为主,略掺东坡子贞笔意,临创结合,会意于心,如此往复。至截稿前一日,邀三五好友牵纸,取江西熊氏狼尾笔,泾县仿绢纸,十几分钟内,一挥而就,墨色浓淡枯湿,线条粗细变化,布局疏密虚实,全凭感觉,作品表现得还算淋漓。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1)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3)



程振德(原名程正德),1965年出生于庐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残疾人书法家联谊会执行委员、安徽省残联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铜陵市书画院画师、铜陵市楷书专业创作委员会主任。

主要艺术成就:

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 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法展、 第二届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杏花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 “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艺术展、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第二届全国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 第四届全国职工书画作品展、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三届文质廉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6)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7)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6)
创作感悟:

为迎战十二届国展,余夜以继日,临池不辍,从历代楷书碑帖中加以整理并汲取精华,自成面目。根据当前楷书风格流变,发现微楷不被看好,处于面临淘汰困境。为走出困境,余专攻中楷,结合个人风格,揣摩古人情致。国展作品必须考虑时代精神气息,在书写内容、形制、章法、颜色等方面要全面构思,遵守国展各种要求,既不拼接,也不作旧,采用较完整的四尺蜡染笺,首次以中楷书写《文心雕龙三则》。新作于截稿前投稿,后得知荣幸入展,感慨万千,欣慰不已:

创作过程,呕心沥血;获此荣誉,来之不易!

忆往昔,余自幼失聪,性孤僻,常以书画自娱。痴爱伏案临池,追求物我两忘之境,亦以此避世俗之尘,视书法为吾生命一部分。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1)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1)



朱子豪,1995年生于安徽合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本科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
主要艺术成就:
入展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安徽省第十三届书法新人新作展;改革开放40年·安徽书法大展等。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4)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5)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4)

创作感悟:

我一直对金文情有独钟,学习金文一开始取法西周晚期风格较为成熟的毛公鼎,把它作为我的基础,后来建立“大金文”理念,对其它金文字帖诸如:大盂鼎、白盘、史墙盘等同时进行学习,以汲取多种元素融于笔下。这次入展作品是我学书理念的体现,内容上选取了周朝《诗经》,在字法上主要融入毛公鼎之圆浑与大盂鼎之劲健,并且使之尽量和谐统一;线条上使其圆润苍厚有力,在纸面上表达出金石味,体会古人所说的“锥画沙”、“折钗股”等审美意象;结体上追求平正端庄为主,辅之灵动,追求金文在书写时庙堂气与文人气的结合。形式上我采用四条屏,章法上采用有行无列、字和字之间自然穿插错落。最后用苏轼风格的行书落两行长款。这次入展是我漫长书法道路上的一个驿站、一次鼓舞,我将以此为契机,虚心向各位老师和同道们学习,在不断提高书法创作水平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升综合素质。“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31)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49)



汪荣胜,生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字兴达,又名荣渗,署号尧乡舜庐。09年创办桃李书画教育机构。

主要艺术成就:

"安徽首届临创书法展"入展、入展"安徽省敬亭书风"书法作品展、入展"全国屯溪农商行杯"书法大展、14年被评“全国青少年第六届书法大赛”优秀教师。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51)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53)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创作感悟:

吾自幼喜书,半耕读十余载,不惑之年家境好转逐师从兰亭书家吴前琪先生习书。倚米元章为重,其字体势多变、线条峭拔、节律跌宕,感其风墙阵马、沉着痛快,而魏晋法度自整然。

闻十二届国展讯,颇为心动!因不善词文,故择黄山谷书论抄录。工具选用上乘复古宣、普通兼毫和常规一得阁墨,形式上稍加思考,扬长避短、认真经营。地下室书斋偏僻无人扰,独自纵情快活无限发挥。做到章法上疏与密、意境绵延。因字小而多尽量不夸张、不做作,脱俗自然,竭力表现出书法艺术的书写性与书卷气。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9)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57)


胡永东,1983年2月生于六安。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六安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六安市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六安市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艺术成就:

作品入展安徽省首届楷书精品展、安徽省“红星杯”书法大奖赛、安徽省第二届“广玉兰”奖青年书法大赛、安徽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大淮河”采风创作成果书法类二等奖。


入展作品赏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1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59)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61)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22)

创作感悟:
吾初学唐楷,后上溯魏碑,浸淫数载,深感魏碑乃书学领域之富矿,康翁谓其十美之盛誉,令后人规虑揣度,心慕神追,挖掘不止。历来习碑者众多,多以追碑之金石之用笔,欹侧之结构,浑穆之气象,此乃正道也,吾不遗余力而求之。此入展之作,素纸八尺,中楷书就,以魏碑为主调,佐以行草之意趣,掺以篆隶之古法,欲求中正典雅、萧散古淡之风神,然吾学浅功少未能如愿以偿而志在朝夕学之不怠也。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安徽入展作品赏析(五)(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