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 | 作品欣赏(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09-04

“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 | 作品欣赏(一)(图1)


由中国书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主办,安徽省书协承办的“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已于8月1日——8月8日在亚明艺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是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的系列展事之一,共展出书法作品120件,其中红色家书44件,红色诗词76件。现分批推出展览作品,供大家赏析。





“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 | 作品欣赏(一)(图2)




 红色家书  


王稼祥家书一封

王稼祥(1906-1974年),原名嘉祥,又名稼蔷,安徽泾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1925年参加学生运动革命,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任外交部副部长,不久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1951年2月任中联部部长兼外交部副部长。1953年3月任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1956年中共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在信中,王稼祥详细阐述了自己报定“独身主义”的三个理由:一是在封建制度下社会不平等、人格不自由、生活无着落,没有能力组织家庭,养育子女;二是“没有恋爱的婚姻是痛苦的,罪恶的。”而在私有制社会,恋爱的真情已被金钱玷污,真正的恋爱是不会实现的;三是在包办婚姻里被遗弃的妇女境遇悲惨,受社会歧视,无力自主。鉴于家庭的责任,自己若能离婚,则愿意继续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愿意经济上予以维持,并不干涉其再嫁。信中,王稼祥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革命志向,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誓言:“不想恋爱的幸福,不去组织家庭,只把我的全力,置之社会革命。唉!革命是我终身的寄托了。”





柳华弟:

来函阅悉,勿念。

你不赞成我独身。不错!我自己也不赞成独身,但自己的环境和社会的制度,把我逼上这条路,不由得我不赞成了。你看社会阶级,多么悬殊;经济制度,多么恶劣,他们毕竟把全人类的自由幸福,剥夺尽了。富者骄侈,贫者凄楚,你若没有势力和金钱,你站在社会里,是危险极了。你我都是平民,都是中产阶级里的分子,将来的生计,真是茫茫无路,毫没把握呵。要我不顾廉耻,抛弃人格,到社会里去鬼混,我又安心不下。看吧!将来的生活,是多么困难呀!自己一身的生活,既难解决,哪里又有能力去组织家庭,去维持子女的生活呢?这是我独身的第一理由。

“没有恋爱的婚姻,是痛苦的,罪恶的。”我们结婚,那必定要以恋爱为基础了。我们感觉婚姻痛苦的原因,就是没有恋爱。不过追问一句,我们将来结婚,又敢断定必有恋爱吗?柳华呵!在私有资本的社会里,真正的恋爱,不会实现的。你看今日刚才觉醒的女子,谁不把给富翁,谁又愿同你这贫汉结婚呢?“唉!恋爱的真与美,已被经济玷污。”我们将来能为恋爱而恋爱,为恋爱而结婚,真是非常之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与其是将来受失恋的痛苦和离婚的酸楚,倒不如这时抱独身主义,还安稳些呢。这是我独身的第二理由。

在今日的社会,妇女被离弃了以后,是极痛苦的。嫁人吧,没得人要;自立吧,没得能力。我为的过不惯这卖淫似的性的生活,所以要离婚。不过离婚后,她的生活,我仍然是要代为维持的。在名义上,她还是个未被离弃的女子,可以不致招旧社会的苛斥。在生活上,她有了我代为维持,也不致有什么困难。她假若愿意再嫁,我自不干涉;她能独立,我自不多事。这是我解决这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也是我不愿再娶的第三理由。

这三个理由、三种环境,把我逼上这条路了。唉!人有恋爱的本能,谁不希望去满足呢?我又何尝不想尝一尝恋爱的滋味,享一享男女的快乐呢?可是,环境不许,怎奈何呢?算了吧!不想恋爱的幸福,不去组织家庭,只把我的全力,置之社会革命。唉!革命是我终身的寄托了。

十三号校中给春假十二天,我欲赴陕一行,以解下年进学的计划。不过我也想进东南呢,以后再去吧!

前次我写了一封谈婚姻的信把我父亲,以为总可以收点效果,哪知反招纠纷。惠周听到这信的内容,立刻写信把我大大地谴责,讲我千不是万不是;不过我回了一信,大大地辩驳了一下。

好!写得不少了。再谈吧,即请文安。

               嘉祥

九号下午




书 | 写 | 作 | 者

马腾

图片









陈原道家书一封


陈原道(1902 -1933),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参与组织和领导芜湖各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同年9月,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3月回国,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1933年1月7日,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同年4月10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1岁。


这是陈原道1929年5月从上海寄往家中的信。收信人为他的堂弟陈元泉。“烈武”为陈原道笔名,谐音“列伍”。陈原道很在意名字的寓意。陈氏兄弟三人,按族谱分别取名为元道、元仓、元寿。陈原道在学生时代,偶读韩愈的哲学论文《原道》,思想里有了唯物论的倾向,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原道”。投身革命后,他曾以“割心”为别名给家人写信,以“陈革新”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25年10月,陈原道被党组织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他在留学期间,曾使用“列伍”的笔名,表明自己是列宁队伍中的一员。





原泉转我的家庭:


前写去一信,想已收到。我因事情太多,不能回里(家),相信一两月后,工作稍有上路的时候,才好暂时放手。你们要来,我想现在还是农忙的时候,且又无什么要事,大可不必,我已一再言之,想你们定能明白也。我身体很好,虽是一个人,但精神上反很快乐,请你们勿念的。家庭困难,我十分知道,但是现在环境实在无法救济。本想译一两本书,可卖一两百元,可是时间没有,只好作罢。


最近很不幸的一件事,就是华南大学请我教书,不料刚刚弄好,但学校又被封闭,因此又少一笔近[进]款。我想下半年一定找一学校去当教员,大模(概)总可得的若干吧!以后来信请仍由伯山书店转,不误!


 祝你们健康!

烈武 五月十四日





书 | 写 | 作 | 者

徐宏勤

图片









王步文家书两封


王步文 (1898-1931), 字伟模,曾化名朱华、王华、王自平,安徽省青年团组织最早发起者、中共安徽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1898年1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资福村。1918年求学安庆,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是安徽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留学日本,是中共东京特别支部负责人之一。1927年回国,先后担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委员兼怀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委员、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1931年4月,因叛徒出卖,在芜湖柳春园被捕,5月31日在安庆英勇就义。


翻阅中共安徽地方早期历史,王步文称得上是安徽党组织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是早期安徽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共安徽党团组织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是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的这两封遗书的历史已经超过了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年龄,成为中共安徽组织早期经历的腥风血雨的见证,成为安徽党组织最早的领导人能够以白纸黑字留存后世的唯一的珍贵遗言。


图片





复苏爱妻:


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承继。


夫步文上

                                   五月三十一日





书 | 写 | 作 | 者

陈 辉

图片









图片





父亲:

我为革命死了,你媳复苏应承继我的一切财产,使她教养爱生,以继予志。

                           二儿步文上

五月三十一日  死前一小时书





书 | 写 | 作 | 者

方 斌

图片










祖晨家书三封


祖晨(1901-1933),原名祖茂林,化名李春亭、朱文淦、朱涛、莫灵等,安徽宣城人,1901年10月16日出生在宣城市油榨沟镇的一个竹业工人家庭。1925年秋,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考取日本长崎国立医科大学,攻读药学系专业,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起,受党中央之命赴山东,着手恢复、整顿党的基层组织,恢复了中共济南特别支部,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济南市委,任市委秘书长,8月任省委执委兼济南市委书记。1932年1月,调任青岛市委书记,三次领导铃木丝厂、大康、富士纱厂工人罢工。6月1日,被敌密探跟踪逮捕。1933年8月18日,在济南监狱关押一年后遇害,时年33岁。



图片


祖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安徽较有影响的革命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大爱,是祖晨那一辈共产党人最显著的品质和情怀,这种品质和情怀如江河泻地,无时不刻不在他们的生活中澎湃涌动。这封信是他在1925年留学日本长崎帝国医科大学时的家书:“暂时的虚荣,算不了人间的礼赞;尸旁的热泪,方得见英雄的写生。愈难愈要干,所余的,留待后人。”表现了一种追求真理、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双亲尊鉴:


霜见异地,故乡寒度几许!我亲爱的父母啊!休使冷气佔胜,敢祝老当益壮!莫为游子劳思,更促儿志期坚。好啊坏啊。只要有我在!暂时的虚荣。算不了人间的赞礼,尸旁的热泪,方得见英雄的牺牲。愈难愈要干,所余的,留待后人。莫因崎岖而失望,休因人事勿登临。乱时富贵于我如浮云,狗党谈笑,于我无变色!父亲啊!母亲啊!莫把人事看真!人生就是苦!人活只有行其余财贝子女,也不过是生活的点缀罢了!……父亲母亲啊!看远些!留的五湖明月在,莫愁无处下金钩!无论如何儿只愿双亲看开人是!儿在此尚能吃,千万勿念。弟弟等宜多读、多看、多写,多做白话文!否则徒劳无不。儿此次要禀的在此告一段落,后再上。敬祝。


康健!


儿茂林谨上

玖月二二





书 | 写 | 作 | 者

唐云洲

图片









图片


这封信写到:“天灾人祸,皆促人民自觉之导火线,将来总有结局之日。一般倒行逆施之徒,儿即命在旦夕之际,仍欲与之相较”,“儿现穷极,家事又多崎岖,其将男儿逼死吗?不,而仍向前冲锋!”读祖晨家书,总让人体味到什么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生于一时激愤 ,而是流淌于祖晨的血液之中,一贯而不绝。





双亲尊鉴:


谨读手谕,得知家中近行一切,甚为怅怅。


永福叔身体尚健,不想年壮天亡,此殊可惨。儿想此乃婚姻不满意,抑郁成病,呜呼!非天丧我叔也!……儿只有临风长啸,向海垂泪而已!


污吏纵横,非吾宣一隅,儿所往之地,大概相仿,此乃中国灭亡之象。救亡者,仍为百姓,而百姓死气沉沉,一字不识,毫无国家观念,以致少数狼心狗肺之武人政客,逢迎当局之士绅,筹谋种种,欺压老百姓,而百姓只有忍受,日趋险恶,胆愈益变小,此后种种,何堪收拾!……人民再无反动,恐将命非己有!……宣城百姓,尤甚可怜,见着一个差狗,便称呼像太公一样,视钱如天大,视读书可与不可之事。真无法可治。双亲!斯时天灾人祸,皆促人民自觉之导火线,将来总有结局之日。一般倒行逆施之徒,儿即命在旦夕之际,仍欲与之相较,“看看我最后五分钟!”双亲何不向远处着眼,何必与此鼠辈认真。落得顺水推舟,便为上策。此时不必强求水落石出。区区小见,敢求垂察。


茂炳(祖晨烈士的大弟,祖晨兄弟四人,祖晨为家中长子——编者注)……等,还不能写一句话,真是不好。


儿现穷极,家事又多崎岖,其将男儿逼死吗?不,而仍向前冲锋! 敬祝康健!


儿茂林上

三月十六(日)





书 | 写 | 作 | 者

江健龙

图片









图片


这封信是1933年在济南狱中写给父母的密信,表达了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这封信他在济南监狱写回的第二封信,信是由别人代发的。是在他牺牲的五六个月后,即一九三四年的除夕,正好全家吃年饭,家人伤心地传阅着,无不为祖晨悲壮地离去而伤心落泪。正是由于有这样一贯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面对国民党军阀的屠杀,祖晨才能从容地与同志、与狱中的难友告别:“同志们,难友们,这没有什么关系,革命的细胞是新陈代谢的,永远死不完的,好好干下去吧!”1933年8月18日,祖晨——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年轻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在反动军阀的屠刀之下。





双亲尊鉴:


儿的案子已被高等法院判决了,儿被判为死刑,望双亲听了千万别伤心,千万要看开些。……我亲爱的父亲啊!母亲啊!财贝子女,只不过是生活的点缀罢了,不要把他看作私有。干革命就会有牺牲,望双亲千万千万看得开些……家是我所恋的,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虽然在干革命救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之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我一滴之微力。我亲爱的父亲啊!母亲啊!再看看儿这最后的五分钟吧!…”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于济南监狱





书 | 写 | 作 | 者

胡克勤

图片










张璋家书一封


张璋(1905-1936),原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肥西县张新圩人,出身官宦地主家庭。青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1933年秋,受地下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张新圩领导农民运动,用计夺取其叔父家的枪支武装农民。不久再次被捕。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转往上海,积极参与《动向》杂志的编辑工作,奔走呼号,声援救国活动。1936年春,在从上海回安庆时又一次被捕。在狱中,他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年10月在安庆英勇就义。


这是张璋在就义前,在一个香烟盒子背面写给妻子吴昭毅的一份很短的家书,也是烈士的遗书。烈士牺牲后由别人代为转交的。虽然只有短短16个字,但却饱含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自己后代的殷切希望和对母爱亲情的无限惦念。张璋烈士衷心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继承他未能实现、未能完成的理想志愿,继续革命。同时,张璋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作为一位革命者,他同样具有深厚的人伦情怀,不愿让自己牺牲的噩耗使敬爱的母亲受到打击。从这封短短的遗书中,不仅可以读出一位革命者的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勇奋斗精神,而且可以感受到一位儿子、丈夫、父亲的铁骨柔肠。





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





书 | 写 | 作 | 者

董宜夫

图片










齐国庆家书一封


齐国庆(1903—1928),安徽太和人,出身于进步士绅家庭。15岁考入安徽省第六中学,在校时就向往革命、思想进步,并参加了进步组织“读书会”。1923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不仅成绩优秀,为全班之冠,而且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东南大学支部书记。1928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9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1928年5月3日,日本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肆意焚掠屠杀中国官民17000余人,受伤者2000余人,被俘者5000千余人,酿成济南惨案。此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5日,南京市各大、中学学生为济南惨案举行罢课,散发了大批抗议书、请愿书,还组织了许多宣传队,深入到市民中广泛宣传。时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中共东南大学支部书记的齐国庆等组织学校的党员、进步青年参加了这些活动,并发动群众、向国民政府请愿。5月5日晚,齐国庆参加中共南京市委确定的“红五月”行动大纲筹划工作会议。由于被敌人盯梢,参加会议的团省委巡视员史砚芬、中央大学学生黄觉庵、王汇伯被捕。王汇伯被捕后立即叛变投敌,供出了南京的共产党机关及党员姓名,随后,敌人在全城进行大搜捕,齐国庆等20多名党团员被捕。最后,敌人以“中共南京市党部委员策动罪案”,将中央大学的青年才俊王崇典、齐国庆判处死刑。临刑前,齐国庆嘱咐难友窦昌熙口述了上述家书。





我死后,务必请你转告我家:一、不用棺,一切从简;二,妻子不必为我守节;三,为革命而死光荣,父亲不必伤悲。





书 | 写 | 作 | 者

陈素萍

“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 | 作品欣赏(一)(图16)








储汉仪家书两封


储汉仪(1896—1935),安徽省潜山县第六区湖响(今岳西县中关乡)人。1926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湖响支部书记、区委书记。1930年2月参加请水寨暴动,任红军三十四师党委委员、湖响区农会主席。1934年1月至6月,先后任中共石埭、青阳、太湖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书记,祁、黟、石、太中心县委委员,中共太平县委、太平中心县委委员。1935年2月,在双河口陈树湾山棚里开会,讨论反“围剿”斗争,遭国民党军队包围,在激战中牺牲。


1933年5月12日,正在皖南石(埭)青(阳)太(平)边区进行革命活动的储汉仪,托人给远在家中的母亲和妻子捎去两封家信,信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真意切,言辞隽永,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动。


储汉仪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5年牺牲,一直忙于革命事业。1930年转移至皖南后,他和战友们以行医、教书、种山为掩护,秘密发展地下党组织,发动农民武装,为柯村暴动和建立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把全部的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唯独没有照顾到自己的母亲和家庭。



图片





母亲大人:

儿每拟作书,未握管时,不觉心酸手软,许多伤心话都从心头涌起,似此不但不能接触您老人家的苦恼,反而要逼出你老人家几点老泪,因此未果。兹因鸿便,特上数言,千祈您老人家摆脱烦恼,安享天年。切不要以不孝儿长萦于怀,致伤尊体。儿虽漂流异地,寄食他乡,然此种乐趣甚多,人生的真意义未尝不在此。因此,儿于家庭底事,似不关心,而于生命二字,看得透而又透,只要有益于社会,什么都是可以牺牲的。这是儿的志决,亦您老人家所深望之处!儿在此不便与至戚亲友通信,祈您老人家说儿都好吧。

此上

钧安


儿拜上言
五月十二日





书 | 写 | 作 | 者

王 建

图片









图片





吾妻爱妹:


你我不面,三年如兹,眷顾之情,其何能已?忆自分手时,你以家事咨问,当因时间仓促,未作具体的答复。只云每年总寄大洋若干,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但至此日,不但没有一元的接济,并对于家庭的生活,也没个相当的指示。这也是为夫的疏忽,要亦恃有仁义的兄长能代为之,故无庸为夫的喋喋也。希望你在家,虚心过活,不要以我为念。遇有事故,可商诸我兄,切勿自作聪明,至贻笑伊戚。虽生活困难,也要纳闷过去。甚至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带孩子去讨饭都是可以的,切不可向富家翁作摇尾乞怜,亦不可向一般人谈及辛酸。至要!再有数事,告诉于你:一、慈母大人年老多病,务要尽心奉养;二、家庭间要有商有量,和和气气的;三、对于儿女辈要教养周到,切不可因事不如意而迁怒之;四、要让大桂专侍奉老母,不可叫她东做西做;五、要把烟儿读书,不可叫他做别事,耽搁书;六、大桂,小桂,三荣不要裹足和养鞭(辫)子,再大桂不要随便许人,过三五年也不迟;七、以上几件事希望做到,余言有暇再谈。


此致

妆次


夫有方字

又五月十二日





书 | 写 | 作 | 者

徐朝江

图片









卢炳银家书一封


卢炳银(生卒年月不详),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菊花村人,1930年8月参加毛正初领导的农民暴动,成为六安游击大队战士。1932年4月参加红军,曾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战士、排长等职。曾参加了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和红四方面军西征京汉线的战役,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1957年被中共六安县委追认为革命烈士。


卢炳银的家信和两个实寄封,均为全国一级文物,不但反映了红军时期那段烽火岁月,展现了80多年前红军战士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见证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赤色邮政的建设情况,弥足珍贵。其中一枚邮戳实际封曾送往北京,参加1985年10月举办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邮票展览,引起了邮政和集邮界的广泛关注。





双亲大人膝下:


前因来信无别事,因父亲你写回信我,男收到了,你信上说到是谁清楚我们,都知道了。儿又问你家庭事实,现又不知道了。你二位大人身体康健否不知,男在前方身体强健,十分可好,请双亲大人不要耽心。再说胜利上,从东征的胜利,你父亲是晓得的,不必我说,现又到西征的胜利,说明以下,我红四方面军在潢川光山附近,消灭了张钫部队和鹄(郜)子举部队三个师,活捉一个师参谋长,一个副师长。缴获枪支五千枝,机关枪二十余架,迫击炮三十余门,手提冲锋机盒子一千多架。现又向京汉路我红十二师在铁路边上有一个鸡公山,被红十二师占领,活捉军人十二名,现又向武汉进逼,现我在红安县南下。


   敬礼


                              卢炳银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日





书 | 写 | 作 | 者

朱明才

图片









彭雪枫家书三封


彭雪枫(1907 -1944),河南镇平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曾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开辟、巩固和发展了豫东、豫皖苏、淮北抗日根据地。1944年在河南夏邑反顽战斗中牺牲。



图片


这封信写于1941年9月,是彭雪枫写给林颖的第一封信。当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部来到了位于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中共淮北区党委副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见彭雪枫都34岁了还是单身,便萌生了给他介绍对象的念头。“二刘”多方查找,终于发现一个合适的人选,那人就是林颖。





林颖同志:

事情或者过于突然,但敌后两年我们是在相互了解着的,所以又不见得如何突然。由于子久(注:即刘子久同志,时任淮北区党委副书记)、瑞龙(注:即刘瑞龙同志,时任淮北区行政公署主任)两同志的美意,使我们得有通信的机会。

我想,你对我也许比我对你了解的更多一些,因为那是党的生活使然,然也许双方了解得一样,那也是党的生活使然。

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了十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军人究竟还是军人,我的军衣已经穿了十八年了。

我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共产党员,有许多缺点,很需要一位超过同志关系的同志,更多的了解我,才能更多的帮助我。也才能更多的相互帮助。

有时间,我们需要长谈,但为了先使我了解得更多一些,盼望你能抽暇写信给我。

要写的话很多,会晤时详谈吧。

此致敬礼!顺祝健康! 


彭雪枫

1941年9月4日





书 | 写 | 作 | 者

周 联

图片








图片

“雪酿寒石苍皆白,枫竞霜后叶先红。”这是淮北名士李耀庭送给彭雪枫的对联。对联不仅把雪枫的名字嵌进了对联中,还暗喻了彭雪枫的性格。彭雪枫给林颖的家书也常爱用“白雪红叶”、“寒霜丹叶”来署名,一如他的个性——就像经过风寒霜冻的白雪红枫,有白雪一样的纯净,有枫叶一样的火热……


这封署名为“寒霜丹叶”的家书是1942年12月彭雪枫写给林颖的。林颖原名周裕群,后改为周玉琼,彭雪枫在给她的信中,经常用“裕群”、“群”、“群弟”、“玉琼”等昵称。虽然婚后团聚的时光屈指可数,但一年多频繁的书信往来、互诉情志,让他们夫妻间的情谊更加亲密。





群:

我们于上月28日夜由山郭家经浮山镇渡河到泗南来,为的是更便于指挥部队。敌人于扫荡泗南之后,即集结于青阳、马公店之线,继续向泗宿及泗灵睢扫荡,归仁集、金锁集、刘圩子、新关、老韩圩子都成为敌人的临时据点,如不组织几个较大的战役,敌人是不会很快地撤走的。首先组织了十一旅的部队,猛袭马公店,一日之夜以一个营兵力袭入马公店,全部鬼子两个中队密集于一个院子里,我英勇战士猛掷手榴弹一百余枚,并以机枪交叉扫射,杀伤鬼子六十余名,实在痛快!冲出来的鬼子,首先是那个机关枪手,被我们一把抱住,先夺过了新的三八式轻机枪,再摘下了钢盔,意图生擒,他坚决不走,终于结果了他。这一仗给敌人打击最大,老百姓轰传得也越发厉害,都说新四军的计策高妙,打仗能干。老百姓总喜欢夸张事实,无论是敌情也好,胜利也好。军区特务营二十六日攻入泗阳屠圆圩伪绥靖军两个团的司令部,毙敌一百余名,俘虏十余,缴获步枪九支,黄大衣多件。这对伪军是个更大的威胁。我骑兵团已令其进攻泗城,即在敌伪据点之中到处冲击,敌人甚至他们的骑兵,对付我们的骑兵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们的马没有我们的马快,人也没有我们的勇敢。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战斗中,部队的信心提高了,敌人的士气低落了,而且定为一个月的扫荡期,也将到了。据两日来的情报判断,敌似有西撤模样。又说本日青阳方向大火,大概要滚蛋了吧!不过对敌今后之不断地给我们以苦痛的事实,无论如何是不应忽视的。

此次扫荡,主力部队能机动地首先跳出合击圈,继而能各线打击敌人,总算是深可庆幸的事!但表现最严重的弱点是政府机关人员的不沉着,地方武装的无能。这都是往昔长期太平环境所赐的恶果,在实际战斗和苦痛中,应当会给以警惕的吧?这一次血淋淋的事实,比过去任何一篇文章和报告都要来得切实!高尔基小说《母亲》中主角伯惠尔说:“人们是不信任赤裸裸的说话的,非吃苦头不可,非用血来洗炼说话不可!”此次的苏皖边区总算用血来洗炼过了。

昨天夜间,我们由峰山镇东之大王套,走了三十五里移来双沟东南之后店子,背溧河面淮水,风景清丽。枫树的红叶,绕着村子的周围,又夹着一座杨林,虽在寒风中,也不减我们的游兴。房子也是出发以来的第一次舒服的,写字台钢丝床,纱橱之类应有尽有。倘若敌情许可,打算在这里多享受几天哩!

孩子应该生下来了?这是我最关怀的事!假如生产了,不论男孩或女孩,我提议起名字叫“流离”吧!这倒名副其实,一个很妙的纪念!不知道你赞成不?或者你会起一个更好的名字。

前天又收到南阳忆先的一封双挂号,我同样小心地拆开,然而除去寥寥数语之外,在夹层中一无所有!而且里层的白粉纸少了半边,大概被检查官揩油了!不知当真寄钱了没有?如寄钱又不知究有多少?这种办法真是可一而不可再!大概坏就坏在这寥寥数语上,几句不关紧要的闲话,为什么又要双挂号呢?能不启人疑猜吗?

《苏联红军战史研究》、《译丛补》读完了,现在是正读着高尔基的《母亲》,已二分之一了。说来惭愧,堂堂文豪高尔基,除了读了他的短诗《海燕》外,《母亲》还是开宗第一部,实在太寡陋了!我又准备向人借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大著,两千多页,超过了《静静的顿河》。名家作品是不应不读的。如今又是读书的最良时机。告诉你,我还读了古词《西厢记》,又正读着《燕子笺》。我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时间一齐装进头脑里去。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我希望我的最亲爱的人同样有此抱负!

苏联红军于11月中旬大举反攻,一周之间消灭德军近二十万人。现正猛烈前进中。英美军在北非以破竹之势继续向德意军推进,除去突尼斯、比塞大两港外,几全部入于英美军手中。正是因为如此,国民党对我党态度已好转了。11月25日国民党十中全会特明白宣布,对共产党实行的一贯的“宽大政策”,只要共产党不违背法令,不扰乱社会秩序,不组织军队,不破坏统一,是可以一视同仁的。这个决定当然有些“阿Q精神”,但不能说不是时局好转。

明天派人到湖东去,连同上次未发的信,大概可以减少你的一点苦寂吧?好好地保重身体!不要多所忧虑!万千万千!

我仍健朗如常。今天照镜子,较昔略为消瘦些,许是战斗中精神时紧时弛的原故。

附来告民众书一份(是我拟的稿),关于敌情,战术胜利,办法,均略有述及,可供参考。

如精神许可,希望有长的回信,藉以明悉你最近的生活和心情。

祝福你!


寒霜丹叶

1942年12月3日20时半

于淮河北岸之后店子





书 | 写 | 作 | 者

袁少厚

图片










彭雪枫是一位情感丰富、文采飞扬的将军。这位身经百战的革命将领,将自己的青春无条件地献给了革命事业,行将迈入中年,才遇到了林颖。囿于时局,他们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恋爱的滋味,就匆匆结婚。婚后不到三天便分离。他们的婚姻生活,总是短时间的团聚,长时间的分离……就像彭雪枫在家书中曾经送给林颖的诗句“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流水散处多”。他在家书中描述对林颖的牵挂,有时也是思念中夹杂着些许失落,期盼中偶有淡淡的嗔怪……





群:

先报告你一个喜讯,第二条战线已于本日晨6时开辟,据爱森豪威尔(盟军攻欧总司令)总部公告,已分三路于法国北部登陆,大战今天才开始。又意大利境内盟军已于昨日进占罗马,德军撤至罗马以北山地。西部战火一旦爆发,苏联在东线之夏季之攻势,必亦随之开始,东西南三面围攻希特勒德国之局面,今已形成,全世界人士都在紧张的注视着欧洲。在东方,美国仍在太平洋进行着它的越岛前进的战略计划,日本为了对付美国,不得不采取割断中国大陆的防御计划,故于占领洛阳之后,刻又开始对湖南的攻略战,现距长沙仅七十里,看样子,长沙恐将不保。1944年的夏季,是空前热闹的季节,整个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炮火,新的世界行将不远了!

国际国内形势空前的有利,实在给人以最大的鼓舞,中国革命廿余年,应该苦尽甘来了。也正因为此,同样给我精神上以莫大安慰!加上读到你的两次来信,复给我更多的愉快,日来心情,较前平适些了。日前翻了翻近三年来的书信,重温旧梦,引起不少甜苦酸味都有的回忆,偶尔读到去年5月2日、3日我所写的感言(这是你叫保存着的),又不禁万感丛生,特附来你阅,不知亦有感想否?多事的5月,不仅世事如此,国事如此,即便是家事亦如此,去年5月如此,今年5月亦如此,岂不奇怪?

前接军部电,要我与邓政委于本月10日到军部开会,兹以江大学生日内即来,轮训队整风班又须前往料理,拟于11或12日动身赴军部,本月底或下月初,当可返回。记得去年5月12日也是我动身赴军部的日子,来往恰恰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你前信说6月底来师部,现在只好等我回来时通知你再定了。

前送你的几本书看了没有?如《列国志》未读完,应先读完,然后为了调剂一下,可读《儿女英雄传》,这是一部好书,只是道学气太重了些。兹将该书的最后二本送来,另送来《中国史话》一本,这是以唯物史观所写的中国历史第一部,应当仔细去读,两三个钟头就可读一遍,所以尽可多读两遍,并做笔记,此书是山东送来的,不过几本,望妥为保存,不可遗失。又送来报纸一束,内关于办合作社,劳动互助通讯,我用红笔标出来的,亦望一读,这对你目前帮助工作可作参考。又两本小册子,看后可送别人。

《大众》决用铅印,每半月一期,你既是该刊的通讯员,应练习为它写稿子并组织通讯。党报委员会前讨论决定,赵陈二同志复具体讨论如来信(附来)所说。关于写作,我曾不断向你提起,但你迄未重视。

左奇送来花生酱一瓶,当可佐餐,再送来5月份行政委员薪水六十元,保健费四十元,共一百元,可以买点东西吃。惟不知近来呕吐情况如何?甚念!

日来心情怎么样?既往不纠,彼此改换新的生活态度吧!

祝福你!


红叶

1944年6月6日灯下10时10分于大王庄





书 | 写 | 作 | 者

潘伟城

图片









童长荣家书一封


童长荣(1907-1934),字灿华,曾用名张长荣、张树华等,安徽湖东县(今属枞阳县)人。早年在安庆读书时参加 “六·二”学潮。1925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反击日军“围剿”中牺牲,年仅27岁。2014年9月入选中国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录。


这封信是童长荣1926年3月20日于日本留学期间写给他母亲的。童长荣和母亲感情很深。由于家境贫困和疾病的折磨,父亲早在童长荣出世前3个月就去世了。母亲吴氏含辛茹苦,抚育童长荣长大。她希望童长荣将来出人头地,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读书,不久转入小学。母亲起早贪黑地为人家拆洗衣服、做些针线活计,以微薄的工钱来养家糊口、供他上学。童长荣看到母亲终日劳作,更加发奋读书。1921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年初,由于经济拮据,童长荣回乡当小学教员。在母亲的张罗下,他与同乡姑娘何坤芝(何佛清)定亲。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以报答慈母的养育之恩。可是,受到进步思想教育和影响的他,感到在黑暗社会制度下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家庭贫困的状况。数月后,他毅然告别老母亲和未婚妻,重返安庆,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夏,童长荣东渡日本,探求救国救民真理。1926年春,担任中共东京特支领导人,领导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从事革命活动。





母亲大人:

好久没有写信回家了,劳你老人们挂念,心实不能安,老人们或者以为我忘了家罢,其实我决不,我无日不想回去看看乡里的沧桑,家庭的状况,你老母的平安!

想回去而不回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来回要百多元。——春假了,还是欲归不得!

乡里的兵匪之乱,还未得更平静吧,——这是不能平静的呵。在社会未有变革,上下未颠倒之前。这不独是中国,全世界都走到五叔所说的“大劫”的关头,但也是黑暗和光明的天晓。日本近日全国捕去了千多革命者。但是劳农的反抗也就随着更加高涨起来,压不下去的。

我在求学之时,听到或者看到这些事情,就常常不禁浩叹!——我家为什么这么破落?你老人家年老了,为什么不能得到事养?我读书之年为什么没钱读书?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又听说广东东江和海南岛一带的小百姓全部赤化起来,田塍也废掉了,田契债据都烧毁掉了,生意也兴盛起来了,——他们胆子可真大啊!简直是无法无天!

在日本消息非常灵通,真是触目接耳心酸!

以后来信,统寄日本东京府下大冈山李中明样,内封长荣收。因为春假要去他处旅行,以后又要住贷间的。

诸长,诸兄,诸友,皆问好!

敬叩金安!


荣儿

三.二十





书 | 写 | 作 | 者

蒋 奎

图片









袁国平家书两封


袁国平(1906-1941),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1906年5月26日生于湖南省宝庆县梅神村袁家台(今属邵东县)一个棉絮手工业者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以毛泽东、田汉为学习榜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41年1月15日,在皖南事变突围中受重伤,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英勇自尽。2014年9月入选中国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录。



图片


袁国平在这封家书里向哥哥袁醉如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分析了形势,表达了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希望。二是面对现实,介绍了新四军艰苦抗战的情况。三是得知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得到兄长的支持;并对自己无力报效家庭感到惭愧。四是惦记家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问候平安。信中提到,妻子邱一涵怀孕了,五六个月后即生产。除了提到妻子,还因为西北形势紧张,西安多次被空袭,希望哥哥在西安注意安全。





醉如兄鉴:

元月十三日来信收悉。

粤汉失陷,意中事也。数月来一切均在好转之中:国内团结愈坚,国外援助益多,惟危机尚未渡过,抗战正待长期坚持。我们对中日战争之认识及前途之预测仍是乐观的,详见解放报□期之《论新阶段》,请兄购阅研究便知。

我军在江南作战。历十个月,先后作战二百廿多次,均获胜利,故士气益胜,武器人员均有补充,特别在江南人民中,已树立坚固不拔之信仰,如果不是因环境之某种限制与困难,则江南寇焰之扫荡,亦非难事也!

江南之敌正嫉视吾人如眼中钉,现在沪集会,[承]认过去进攻江南游击队完全失败,拟重新增调兵力,大举进攻,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应付中,我们有十年长期的斗争锻炼,加上一年来对日作战之实际经验,任何困难均非我们所畏惧,我们正准备在今年给敌人以更大之打击,不久当续有捷报奉告也。

家中常通讯,惟此间经济困难异常,对家中仍无法在物质上有所帮助,殊为抱歉。中国正在伟大的转变时期,最近数年将决定民族的生死存亡,家中如能勉强从节俭中渡过此困难时期,即是万幸,殊不必为个人与家庭将来之温饱计也。因此仍望吾兄能独立支持,但至万分困难时,弟自当视力之所及,分任艰巨也。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移驻宝庆,负责人王凌波为弟之同事,曾去信联络,并嘱便中照料家事。现敌以权力窥伺西北和西南,从两翼包围中国,企图在截断中国之一切外援路线,故华中战事沉寂,宝庆更无顾虑,此点请兄放心。

付上敝部出版之《抗敌报》数期,籍知此间之概况。此后并当继续寄奉。

一涵已有孕,大约五、六月分娩,此间后方环境仍安静,甚适宜休养,女伴亦多,一切自知珍重,请勿悬念。

西北情形正紧张,西安是经常在空袭威胁中吧,今日之战争是立体性的,在对空方面说来恐怕我们前方还较后方安全,因此弟甚担心及此,望为珍重是视!

子荷兄及贵署同事,近况若何,便中烦致意问候。


弟醉涵

2月19日





书 | 写 | 作 | 者

马宗禹

图片









图片


1939年的一天,正在湖南邵东一所中学读书的袁振鹏收到了这封寄自皖南的家信。寄信人是他的叔叔——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袁国平非常关心、看重侄儿袁振鹏。他曾在给哥哥袁醉如的信中嘱咐:“振鹏宜令勤加攻读,并以学理科为宜。因今日与将来之中国,都是急需科学人才也”。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眼看国土沦陷、民族危亡许多人对抗战前途滋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在给侄儿的信中,袁国平运用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理论观点分析了抗战形势,指出了敌人越来越陷入被动的劣势、我方越来越明显的优势,让家人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明确告诉侄儿“鬼子并不是那样可怕”。





振鹏贤侄如见:

廿四来信收到,知家中甚安,你的学业进步,甚为慰藉。

敌自攻陷粤汉后,劝和诱降失败,速战速决无望,几经周折,最近始决定继续挣扎,企图攻我西北,截断中苏交通,窥伺西南,威胁滇越铁路,乃至滇缅公路,其目的在断绝中国之一切外援,但是敌人这种企图是不易实现的。因为敌愈深入愈困难,兵力分散,交通延长,后方空虚,地形不利,而我们前有正规军顽抗,后有游击队积极行动,前后夹击,必使敌人之泥足越陷越深。你应告诉家里,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是要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

因目前敌之主要进攻方向是西北与西南,故长沙危而复安,宝庆更无问题。千万不要误信谣言,致影响家庭的不得安居。

我因亲临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最前线,视察过一次,费时约两月,故此不能与家中多通讯,以后当于百忙中时常写信来。

前方并不危险,请祖母大人放心,因为日本鬼子并不是那样可怕,只要会打战,敌人的飞机大炮都有办法对付的,一年多我们在大江南北,共打赢贰佰廿多次的战,都是胜利的,有了这一年打鬼子的经验,我们以后更有自信了。

你还没有看过日本鬼子么?我们这里捉着一批日本俘虏,可惜隔得远了,不然你到可以来看一看。

你爸爸来信了么?他有两个月没有来信了,前次曾去电致问,据想是平安的吧!

在宝庆设有八路军办事处,据说负责人是王凌波,此人知道我,你可去玩玩。

家中生活不很困难吗?据我想一年内大概不会发生大的困难的?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不太聪明了,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请家里不要想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因为中国正在大的变动之中,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当亡国奴,所以我希望家里在这一方面能够想得远大些,能够原谅我!

你婶婶身体很好,大约五、六月间她才会休息的,此间环境很好,女伴很多,请家里放心。

工作太忙了,不然我也想回家来看一看,还是让抗战成功再与你们欢聚吧!

你在中学毕业后,我准备介绍你到另一个地方去学习,望努力科学的研究,学校中有英文一课么?能够学习英文,对于将来研究世界近来的学识是有助益的。

千万要好好保养身体,锻炼体格是准备担当大事业的前提。

祖母大人慈照已经收到,白发似乎又添了几根,大概是为珍珍气白的吧,劝祖母大人不要生气呵,第二个更可爱的你的弟弟或妹妹又将出世了呵!

付来一些书籍和此间的出版物给你,以供你课余之参考。

此祝

努力学习!


醉涵字


并问:祖母大人和你的母亲的近好。





书 | 写 | 作 | 者

秦 建

图片









曹云露家书一封


曹云露(1910-1939),安徽寿县人,1924年8月参加淮上补习社学习,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与领导寿县瓦埠暴动,后参加曹广海、孙瑞训领导的游击活动。1938年1月任中共安徽工委书记,组织皖北抗日游击支队。4月改任中共寿县中心县委书记。8月调任新四军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政委。1939年春,被派往鄂东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工作。同年9月,在鄂东“夏家山事件”中被扣留,押解浠水。10月21日,被杀害于湖北浠水县汪岗乡南氏祠。


寿县小甸集曹家是革命之家,辛亥革命以来不断有人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许多人献出生命。19269,北伐军挺进武汉,曹云露的三叔曹渊在攻克武昌战役中光荣牺牲。在贵池中学读书的曹云露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说:为求中国之光明,牺牲最光荣,叔父遗志我继承。1927离开学校,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封信写于1939530日。当时,曹云露担任鄂东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第营教导员,在湖北麻城、浠水、黄冈一带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扩大抗日武装;在做好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带领部队多次袭击敌伪据点。繁忙工作之余,他没有忘记对亲属的教育。





青、屏两弟:

你们四·五的来信,我已收到多日了。

接到你俩的信,我十二万分欣慰!第一,当这个时期各地交通几乎断绝,而我们仍得互相通信,报告彼此状况。第二,从你俩的来信中充分可以看到:你俩不管在学识方面,意志方面,都有如飞机一样快的进步。第三,得悉许多边区情况和许多家乡同志的消息。这真使我快活极了。

是的,在这国难十二分危急当儿,却能在全国最前进的地区,安安稳的学习,的确是最难得的机会。苦呢?一天还有三餐小米饭,这当是你俩的幸福,但实是  渊叔为党国牺牲,他的难友们对他的子侄一种特别的照护。你俩每天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对得起社会及母校的培养?怎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怎样才能对得起渊叔在天的灵魂?因此,我今天提出几点重要的意见,帮助你俩作学习、求进步的参考:

一,继续渊叔遗志,渊叔是××党的忠实党员,为党的利益而牺牲,但他的光荣天职并未能完成,今天不能不落在我们的肩上,希你俩要争取做一个不仅是子侄而亦成信徒。

一,学习与工作取得适当联系,在学校固然以学习抗日救国理论为主要,但同时在劳动方面,民运工作方面,也当努力做英雄,做先锋。

一,不要思念家庭。家庭的父母对于你们是免不了要挂念的,甚至于终日愁虑,但我愿你俩作个为民族社会求解放的英雄,在可能中可以多写信回家,万不可因思念家庭,有碍学习。

一,可以多写信给周叶(指周恩来、叶挺——笔者注)报告学习情况,请求他们指导你们学习方针,以求以后请他们替你俩设法升学,但在零用经费方面应极力求俭,不必多向他们讨钱用。

这几点意见,你俩是不是同意?希回信答复。

我现在又转调廿一集团军(五路军)游击第五大队(共产党领导)在鄂东一带游击,离了家乡虽然远了一点,但不断有人来往,家中都平安,请勿念!

你俩的信我已转寄家中,希望你俩可以与家中直接多通信。

我的通信处仍旧。完。顺致

民族解放敬礼!                                      

兄云露  五,卅,


下次来信,希把学习情形多谈。





书 | 写 | 作 | 者

史秀前

图片









唐辉家书一封


唐辉(1915-1952),字士频,1916年8月出生于湖南新化(今新邵县)大同镇百里村的一个贫苦的中医世家。1930年考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1935年冬毕业,留在附属小学任教。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皖南解放后,任中共徽州地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徽州地委副书记,书记。安徽省委工业部副部长兼工业厅副厅长。1952年11月因公殉职。


这确是一封“非同寻常”的家书,见大爱,有情怀,弥足珍贵!家书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走上革命的道路,人民群众又是如何舍弃身家性命,自愿追随共产党投入革命洪流,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而顽强奋斗。正是有着千千万万像唐辉这样的模范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奋斗,当年一盘散沙的中国才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婶母、细姑:

     接到你们八月间的信,知道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乡间百物昂贵,家中生活困难,十分挂念。想起祖母八十高龄,父亲年老多病,我兄弟都在外奔波,不能随侍左右,亲奉甘旨。而家中既少恒产,又无进益,全靠举债度日,终日债主临门。此景此情,我几时曾经忘记?……

    我离家一年多,信也没有写回家,我知道家中是十分挂念的,十分着急的,你们或许还会说我忘恩负义,丢下祖母老父死活不管,自己远走高飞。如果你们这样说,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为什么要远离家庭?就是为了祖母老父和全家生活的穷困苦楚找一条根本彻底解决的出路,这条出路既不是借钱升学去图什么“上进”,也不是在家里教教小学书,弄点小差事,吃不饱,饿不死的吊着全家一口气,要断不断。不要说别的,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父亲在外混了二三十年,受了多少气,低过多少头,吃过多少辛苦,然而结果呢?今年上六十,身体衰弱如此,还是衣食不周,不能过一天舒服日子。我自己呢?那时父亲以及细姑等那样设法叫我读书,还梦想升大学,可是结果呢?在旧社会中混三四年,不仅没有供父母过一天好日子,而且母亲死了,不借钱不能埋,弟弟呢,我们不也是千方百计地叫他读书吗?可是现在工厂里,每天赚六角钱,比一个人力车还不如,照这样下去,还想有出头的日子吗?我们父子一不游手好闲,二不懒惰,三不嫖赌消(逍)遥,四不抽鸦片烟,为什么都是没有饭吃?总要受逼呢?我们天天在饥饿死亡的路上挣扎着,天天要寻饭吃,病了没有钱请医生,没钱吃药,我的母亲就这样死了,死得那样惨,死得象一条狗一样……。死时连床板也咬穿了,死了没有人知道,死了也不闭眼。她是被那些吃人肉喝人血的恶鬼吃吮一世,吃尽了她最后一丝肉,吮干了她最后的一滴血,才把她的骷髅丢了,没有一个人给她一点怜惜。现在,我的父亲病得不像样子了,我能让那些恶鬼又一样的来对待祖母,老父吗?不,决不!我不能这样忍心,我不能这样不孝。我要救他们!也要救我自己!而这个救的办法 ,绝对不是在家里弄二三十元一月的小差事。……

    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穷困苦楚,这根源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侵略压迫,国内政治腐败和这个黑暗的人吃人的旧社会。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不是饮鸠止渴躲在家里去图目前的苟安,而是要赶走日本强盗,改造这个人吃人的旧社会,这样才能使祖母老父后头能够真正享点幸福,过点安乐的日子。所以我离开了家乡,忍痛丢开了我那孤苦无依的老祖母、老父亲。就是要向父亲尽大孝,向国家尽大忠。为了我那可怜的苦难的祖母、老父,也为了世界上千千万万同样苦难的父母兄弟同胞。

    婶母是信佛的,就拿佛来说吧,释迦牟尼和观世音不都是弃家修行吗,他们为什么?不也是因为要救苦救难,引渡普天下的可怜人吗。……我虽然不信佛,我虽然自己说不上心地怎样慈悲,但我没有这样硬心肠,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可怜人让那些恶鬼活生生的吞食,他们吞食了我母亲,我不能再让他们吞食我的祖母、老父。我要跟他们拼命,我要救我的祖母、老父,我要救我自己,我要救世上千千万万可怜的苦难中的人,我要争取自由和幸福,所以我不得不离开家庭,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当然,自由幸福不是轻易得到的,要花很大的力气,忍受很多痛苦,遭到很多牺牲。譬如我出来后,家中生活不能维持,二老无人侍奉,一切更加困难,以后甚至可以发生更悲痛的情况,然而,我们知道:“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坐在家里等死,不如拼命来奋斗,以求生存。所以一年多来,我为了国,为了家,为了父母在流着汗,流着血,拼着命在艰苦地奋斗,吃了多少苦。我几时忘记着家庭,家中应该多给我鼓励,勉我努力……

    我想下面几件事再明白地说一说,家中一定要认清楚,第一,在我为国、为家、为父母奋斗没有成功以前是不能回家的,哪怕家中出了天大的事也没有办法可以回家。不说别的,现在要回家,路费起码要六七百元,哪里来这笔钱呢?我若有这笔钱,早寄回家赡养父母了,家中若有这笔钱早完完账,多买两担谷子吃了。而且路上也走不通,因为中间有敌人的封锁线,要通过是很危险的,所以现在要我回家是绝对作(做)不到的事。第二,我在这里的一切都是平安的,这里是乡村,不如后方大都市一样天天有警报,也没有什么大危险。这里有千万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亲兄弟一样,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大家都很穷困,但是饭是有(得)吃的,家中可以一点都不要挂念。第三,因为交通的不便与我的行止不定,要我经常写信回家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家里不要经常望我写信,我就是几个月没有信,家里也不要挂念,因为我在这里很好的。就是家中给我的信,我也不容易收到,例如弟弟说写了二三十封信给我,可是我只收到两封,所以家中也不必写什么挂号信,现在邮资很贵,不要空花钱。第四,我再三讲明白的便是我对家庭、对父亲、祖母是绝对没有丝毫意见,没有丝毫不满,我只觉得祖母、父亲年老体衰,要有一个人服侍,我只恨自己不能亲侍二老,还会有别的意见吗?第五,最使我心焦的便是家中生活问题,我在这里是为国家出力,而不是赚钱,所以虽然在这里勉强有饭吃,然而钱是没有的。所以,如何维持生活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我想除开三姑丈,弟弟能尽力担负一部分外,我只希望你们二老特别是婶母以及三姑丈等看在我死去的祖父和八十岁的祖母面上,多多设法给我们维持,所欠帐目也请代为好言安置。这样,我兄弟死也不会忘记的,总有一天我会报答的。我弟弟年纪尚轻,还不大懂事,容易染坏习气,也请你们好好教管,拜托拜托!……我的情况也请你们婉言地讲给祖母和父亲听,多代我安慰二老。


专此敬叩

全安!       

                

侄:士频谨上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书 | 写 | 作 | 者

董守利

图片










安中原家书两封


安中原(1911-1948),六安市裕安区人,1911年生,1930年参加农民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鄂豫皖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和长征。1948年夏,为保卫晋中麦收,进一步削弱国民党阎锡山部的军力,为攻取太原创造条件,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组织指挥了晋中战役。8月9日,奉命率部插入敌人心脏赵村、李庄一带,指挥一一四团堵击敌人逃跑,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图片


这封家书写于1937年6月2日,也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家书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亏欠之意,对妻子的感激之情。信中充满了对妻子关心的话语,要妻子注意身体,鼓励妻子要尽力维持家中生活。尽管内心怀有对妻子深深的歉意,但还是极力要求妻子照顾年迈体弱的双亲,在家孝顺父母,照顾好小孩。他告诉妻子,自己在外面为国尽忠,抗日救国,妻子在家里侍奉母亲,二人都是在各司其职、践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做的都是无尚光荣的的大事,以后传出去必定美名远扬。他深知自古忠孝难两全,但他认为如果夫妇二人这样做了,“岂不忠孝全双耳”!





贤妻:

  予旧历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忽接读次函备诉,一切素知,蒙贤妻美意,高台心悬神弛,苦闷愁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我心中不胜感激,之至歉甚。所云母亲大人年老,玉体衰弱,生活艰难,希望贤妻热心侍奉孝敬,劝化慈爱的母亲宽心。我在外面光荣,不必心悬扰[忧]虑。我在外面尽忠努力,抗日救国,有贤妻在家中侍奉母亲,日后美名传出,我夫妇二人也算历史上之光荣。岂不忠孝全双耳。其次蒙贤妻厚意书中嘱咐,保重身体。予凡事也当谨慎,但是诸同志亲爱也如手足一般。至于贤妻所受艰难痛苦,东奔西忙皆为生活,我心中当然是知道的,望贤妻尽力维持,只要敷衍度得过去,忍苦耐劳,又贪什么幸福呢!古云不在苦中苦,怎能人上人,至于蒙贵柱舅父不嫌弃,我家庭窘迫,将伊女许配吾子贵柱,我心中有[不]胜感激道歉。但未过礼书,因我在异乡,银钱不便,而且是亲上加亲,希望多多原谅。等贵柱小儿成人取亲之时一并酬谢。其次家中诸事要你料理。云恩爱一事,我心中感觉贤妻是个贤德之人,并未说贤妻有何不到之处等语。汝如古人薛仁贵之妻柳迎春也。对于我家庭人情世故,蒙大伯父母、三伯父母帮助维持,余情荣后感谢。但安慰贵柱舅父另有一函。其次,所谈归故里一事,现在日本处在准备进攻中国,但我国已到了亡国威胁紧急关头之中,人民有生死存亡之危险,到那时国亡,家也亡,那里有什么家庭呢!就是说有万贯家财,又从那里谈起保守,当前主要是集中国防力量,团结御侮,一致抗日,才是唯一出路。现在不是想幸福的时候。据云故乡平静,农村福幸。今年两节是否调断,小春是否怎样,丰收否!禾苗是否栽插完峻没有?特此函覆,言不多叙,下次纸上再谈。另寄来照片一张望收存。

并祝


夫:安中源原笔
旧历五月初二,公历六月二号
一九三七年





书 | 写 | 作 | 者

姚志军

图片









图片


这封家书写于1937年10月,当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全面抗战已经展开,安中原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越过黄河,正式开赴抗日前线。作者曾于5月写信回家,但时至9月份才在陕西泾阳收到妻子回信。





亲爱贤妻:

吾自五月中旬寄信返家,以至九月中旬在陕西泾阳之地,忽接你的回音,真是令人喜之不尽,敲开读之,信中所云等情如麻,阅后心中太烦。但你受的苦楚,我已知道了。予虽在外,为国家负一份责任,并不象其它军队,虽然担任什么高职,也是为了救国家、为民族、为家庭而奋斗。你心中感受予在外消遣自在不顾家庭,予并不是那种负义之人。家中生活再艰难,还希望贤妻主持设法维持,扶助幼子,从苦中求乐。还有将来幸福的希望。自双十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携手重新合作,为的是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救国图存。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忽于七月七芦沟桥事件,至于国难严重万分。日寇侵占北平、天津、华北五省危亡至急,那些华北同胞被日本鬼子蹂躏和屠杀,痛苦加深,东逃西奔,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那才真是苦不尽言。现在我国爱国同胞都有救国之责,目前决不是享乐的时候,所以我军奉令九月下旬由西京东进,渡过黄河,沿山西沃曲县之候马乘车经山西省城开抵山西五台,下车一路顺序,尤其沿途人民对我军认识很好,到处欢迎,群众对抗日救亡情绪浪潮,但到达前线打了数仗,大小胜仗也获得了不少胜利。我国现在采取持久战,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到底!

尤其故乡今年,年岁是否怎样?庄稼是否丰收,家中老幼是否清吉,左右亲邻阖家清泰否?我现在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司令部工作,身体强壮,请勿念。下次回音交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司令部便是,希接信后早日回音。

特函近安

祝你强壮

夫安忠原手书
一九三七年十月





书 | 写 | 作 | 者

王金泉

图片









程雄家书两封


程 雄(1919-1943),又名程世杰,1919年9月生于安徽省岳西县店前镇。1938年在店前镇参加省抗日动员委员会直属26工作团,任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各县抗日团体抽调人员合并成立政治大队,被编入一大队,由岳西先后转移到太湖、潜山、怀宁、宿松和桐城活动。1940年5月,分配到新四军四支队第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先后任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连长等职。1943年8月17日,在江苏省六合县丁家山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24岁。


程雄的每封家信,都尊敬地称呼“双亲大人膝下”,自称乳名“跪禀”父母,纯孝之心拳拳。在这封辞别信的最后,他依旧不忘向父母告罪,与当初离家出走时写的那封信几乎一样。这位满怀忠孝的岳西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畏牺牲,走上前线,践行着自己少年时“愿献头颅保中华”的铮铮誓言。


图片





双亲大人膝下:

在这里大概有一个相当的时间住吧!最近的工作情形,是分着两个方向进行,就是军队和民运。这当然是军队的工作要紧,但是民运方面虽然在军事上看起来比较是占次重的地位,而在这军民合作集中一切力量,来应付这第二期抗战对敌的反攻,以期达到抗战胜利,达到成功的目的。所以因这许多的重要焦点,我们这批政治工作同志,每天按时分布在各部队授课外,余下的时间,就是进行乡村的民运宣传工作,使当地的民众能达到和我们游击队的切实合作。

儿过去多半是担任内部的事情,对于在外面工作的时间就很少。在今天一半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分配不过来,一半是根据自己兴趣,所以在上午就和一位胡同志赴第十一连里去讲了一堂课,该连住的地点是在佛祖岭(即新五祖庙)。对儿所讲的呢?也没有怎样的充分准备,不过随便同他们把抗战形势大略分析了一下,所提出的几个重要点:1.抗战的两大阶段;2.一期抗战失败的原因;3.二期抗战的四大原则。在讲过这几个问题后,又补充几个救亡歌曲,而士气大觉振奋,抵下午四点钟返队。在五点钟,我们又全体赴县城举行“五五”及胜利大会,到会各(有)关及民众大概有六千人以上。在会毕大举游行,歌声轰动了宿松县城,高呼口号声震原野。因为今天的捷报迭至,区副军长亲至前线指挥胜利的英勇抗战,望江现已克复,安庆城外之要点及飞(机)场等地被我收复。安庆正在围攻中,城内火焰冲天,炮声震地,敌之师长郝文波全师反正,而安庆在指顾之间,即可克复。儿想在今天这样的热烈大会,第二次其他纪念大会,就可在安庆城内举行了。

近来二位大人康健吧!兄妹等都好吧!

敬祝金安

儿实穗跪禀
五.五晚三时写





书 | 写 | 作 | 者

卢 火

图片









图片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书 | 写 | 作 | 者

范振海

图片









黄彬家书两封


黄彬 (1912-1942),名黄桂元,又名黄静寰,后改为黄彬。原国家文化部长黄镇的胞弟。1912年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现属枞阳县),1929年进入浮山中学读书,积极组织和领导进步学生运动,获得了“急先锋”的称号。1937年投笔从戎,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年底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的一天,与团政委受命率部赴皖南铜(陵)繁(昌)地区招抚一股小部队,任务完成后渡江北返,遭遇日军炮艇袭击,终因寡不敌众,与20多人全部跳江牺牲,年仅30岁。


这是1938年黄彬在抗大学习时写给其大哥黄镇的信,家国情怀充溢在字里行间:既有两兄弟革命手足之情,又满怀对“新中国出现”的希冀。当时,日寇的铁蹄正践踏着中华大地,祖国的上空正乌云翻滚。黄镇此时任晋冀鲁豫军区(边纵)政治委员,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部长。黄彬在内心里表达了对哥哥的由衷敬佩之情,认为是他学习的榜样,是他革命生涯前行之灯。他迫切地想与哥哥见面,畅谈衷心报国之志,解疑他心中所思所惑,探讨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决心跟随哥哥的脚步前行,做一个坚强勇敢的战士,完成他“真正有意义的光明的人生”。


图片





镇哥:

今天指导员告诉我总政治部现移住“延川”,高兴极了。不过你是否回部能接到这封信,所以我很高兴提笔写此。

我在“民大”住了两个星期,未达所愿,精神很感不快,那时恰好田同志去了,接到你的信,你知道有多么快乐呢?第二天我毅然决然的同田同志到刘村,当时我已知道你到前方去了,很不乐意,部里的同志对我们表现特别的友爱,我们得到不少的安慰。

在刘村住宿一夜和吴部长见面谈话后,由吴部长介绍到随校,我们都编入七队,过了两天随校就开始移动了,预料不到竟行了二十多天的军,路途尽是高山峻岭狭路崎岖,我们身上还背上了二十多斤的东西,每天的路程平均起来都有七八十里,经过这样的生活虽感到一些疲乏,但是,到达目的地,我们竟完成了行军计划,没有一个掉队落伍,怨声叹气,相反的我们很高兴的,我们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能够在这里刻苦的条件下前进着,的确是一件堪以告慰的事。

本队开课三周了,现在已是第四周,在政治方面很感觉浅薄,这也是程度不齐的关系(讲的是《政常政工》)军事方面我的确是一个初学的蒙童,一点儿基础也没有,所以我每天的时间除了开讨论会与研究军事外都放在书本上。同时常感到每天时间太短促,不能满足我看书的要求,想起几年来室家之累与环境的关系,使我有消极、浪漫、堕落,弄成满腹亏虚,真是惭愧得很。

亲爱的镇哥:你是我一个切身的模范者,是我的前路之灯,我决心跟着你脚踪前进,做一个坚强勇敢的战士,完成我真正有意义的光明的人生。

现在的我生活完全军事化了。紧张、严肃、刻苦、耐劳,没有表现一点颓废的样子,足征我是进步了。这大概也是你心里所希望的吧!站在革命同志的立场与私情上,我非常希望你常常来信教我,同时我还有几个问题请教你代为解决与指示。

第一,我想在随校毕业后到“延安”去学习一个时期充实自己。第二,我想到本军工作(不管前方后方),第三,我想回南工作(或新四军或其他),因为南方工作方面的确有些基础,并且在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都有很多的便利,能够增强革命的力量。第五(应是第四),我万分想同你见面,畅谈一切,在纸上写来写去,我认为是一个表面上要说的话,还有很多的话老是说不出,不知你的意见如何?望详示!时间特别匆促,再谈!


敬祝

民族解放胜利!


 田同志问候

弟静寰拜

 4月20日





书 | 写 | 作 | 者

岳世清

图片









图片



镇哥:

意料不到的事,此次北来七八个月之久我俩竟未见面,连你的信都没有接到一封,真是一件恨事!

现在我已毕业了。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当然有很多的话要对你说,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告诉你一个大概。

现在我工作锻炼很坚强,能吃苦耐劳,爬山越岭是家常便饭,在新的环境下一切都很习惯,理论学习相当的基础,当然这只是一个皮毛,肚子里还是感觉空虚,很想再学习一个时期,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不能如愿,现在同我一阵毕业的同志差不多都分配完了,只剩下一些南方同志还未分配,大概是到南方去。在这个大时代的战斗的环境里,天南地北的我俩见面的机会当然很少,不过我们虽身处两地,而我们是朝一个目标前进,我们的精神始终是在一起的。哥:今后只有在前线相见了,说不定新中国出现,才是我们见面的机会呢?当大别山畔杀鬼子的胜利的消息传到你的耳边,你可想到你的弟弟一定在那里呢!哥!各自努力吧!

今后有一批同志分发到总部直属队工作,我想这封信一定要写的,同时你一定能接到的,哥!你接到这封信,我相信是乐意的吧!

同来的四个人,邦彦,吴杰因病在四个月前已返里,现在毕业只剩下我同南兄,有可能同回南方,要是能回乡在工作上定有大的开展。

此致

敬礼!


弟静寰拜





书 | 写 | 作 | 者

程正德

图片










胡孟晋家书两封


胡孟晋(1912-1947),原名永荣,原字晋之,后改孟晋,安徽省庐江县人。幼年丧父,随母移居外婆家舒城县百神庙镇。1934年毕业于安徽省立池州(杏花村)乡村师范学校高级师范班后,在舒城干汊河、百神庙等地教书。1938年夏,弃教从戎,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曾任服务团民运队第5组组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部秘书。1940年初,任中共嘉山县委秘书,兼自来桥区委书记。抗战胜利后,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干部科科长兼边区政府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1947年7月病故。新中国成立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图片


这封写于1939年11月28日,地点为胡孟晋的家乡安徽舒城县百神庙。此前,胡孟晋自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回家探亲,与亲人团聚。结束两个月的休假,在归队前夕,胡孟晋强忍离别之痛,书写此信与妻子张惠告别,抒发对妻子和家人的关切,以“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与妻子共勉。




最亲爱的惠呵,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为了你的寂寞,为了你的思念,千里外的我,暂时停了救国的工作,越津浦跨淮南,到达别离一载的故乡来。

二月来的团聚欢谈,畅言国事,解释问题,你的政治水准提高了,民族意识加强了,革命阵营中,增加一位健将了。

畸形发展的中国,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识简单,而妇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顾国,大难当头,应踊跃赴前线杀敌。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附焉?”“国之不存家何在?”使她们不致含泪终日,倚门遥望前线上的夫、子早日归来呢!(望胜利归来)

惠,最亲爱的人,你是妇女中的先进者,对于我这次的外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家庭经济之困难,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具坚强之意志,任何之外诱,不可动摇的。“国危见忠臣”,在困难中锻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啊!

“富贵反多忧”,钱是要人用,不要给钱用了人。在此抗战时多少富翁成寒士,由此看来金钱不足恃也。对于穷人要客气,要同情他。对富人要与对普通人一样。对于守财奴,少与之来往,因为他只认钱,不认人。这些人不要看起他,但与之面子往来而已。

惠呵,我们要认清时代,当此革命时期,家庭衣食可维持就够了,不要有其他念头。要知道整千整万的难民,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人生是要作伟大事业,而不是做了金钱的奴隶呵!太看金钱重的人是最污脏的,不要与之往来。

爱人呵!你在无事的时候,多多阅读书报,可使你知识进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挂念在外的我,劳神伤身,于事无益。好好教养二个小孩,切忌打骂,处家事,对外人,言语态度等事,可参考我的日记和通信,要切实的做,不然我的心思枉费了,请你真正的做吧。否则,太对不起在外的人呢!

最亲爱的人!你不要太念我,你的厚情我是知道的,我不是个薄情的人,请你放心,决不辜负你的热情呵!

在外的我,身体自知珍重,一切当知留心,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成为女英雄,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别了!别了!此致

敬礼


          廿八·十一·廿八群于舒百





书 | 写 | 作 | 者

朱南方

图片









图片


这封家书为1944年10月15日胡孟晋代内弟、战友张轼(张崇栻)书写的家书,地点在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无为。当时,胡孟晋为何要为战友代写这封家信呢?原因有二:一是大儿子张亢(张悔龙)逝世,张母急盼外出当兵的四子张轼(张崇栻)回家“撑持家务”;二是老人只知道受女婿胡孟晋影响,四子张轼也参加了新四军,但并不知道女婿胡孟晋战斗在无为的第七师,而四子张轼却战斗在定远的第二师,遂由长女张惠(张崇楣)代母写信,由胡孟晋代转张轼。为了免却老人的急切思虑,胡孟晋故为内弟代写了这封回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顷奉

大人八月中旬一札,敬悉一切。所言亢哥已逝与楣姐信息□,至于促男归舒,诚令男苦思久矣。溯自离乡六七年,虽乐得个人自敷,然并未习得任何技能,又何颜以持撑家务?何况乎近年来病魔纠缠贱身,要等待国运好转,民解倒悬的年头。然为期已不在远了。近阅报载,意国已无条件投降了,日军末日想亦可见。胜利时间迫近,不独国家幸运,亦即我家之幸运,惟请大人等不可过急。敬请

 康安


男  张崇栻谨上
十、十五





书 | 写 | 作 | 者

何厚德

图片









刘怀芝家书两封


刘怀芝(?——1939),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西部山区(今裕安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起,先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一分队排长和特务营一连的排长、连长。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后,调到七团三营营部,东进抗日,在舒城、庐江、桐城、怀宁、巢湖、无为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曾在舒城至桐城公路的一次伏击战中负伤,调七团团部工作。1939年夏,在皖中抗日斗争中牺牲。


六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重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六安县贫苦农民子弟刘怀芝走进了红军队伍。在党的教育下,刘怀芝逐步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所以,他在家书中说明参加革命就是“为群众谋解放造幸福”,虽然挂念父母兄弟和家中之事,但为了革命事业,离家七八年了都没有回过家看望。况且,国民党派重兵多次“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严峻。红军战士有家难回,通信往来更不可能。


图片





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儿自离别家庭参加革命誓为群众谋解放造幸福,转瞬间不觉数年之载了,因当初受环境压迫关系,隔绝信件不流通,未通讯问候,真是抱愧得很。现在环境转好,但上月也寄了二次信回家问候,不知大人收到没有,也未回音,儿是时常观望。

今又来信问候大人好否,身体强健否。家下都好否,哥好否!再问亲戚、邻家朋友都好否,儿现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驻防,儿身体强健,生活非常愉快,各位同志非常亲热的很。

男问候姐姐家下都好否,生活愉快否,再以前家欠别人的债,现在不知还了否?儿并心想请假回来看大人及哥哥,因为现在国难当前,中华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紧急关头了,日寇现在用许多毒辣残忍手段来进攻中国,现在中国很多大市场及县省城以及上海,我国首都南京政府现都被陷落了,日寇也野心想吞倂全中国,灭亡种族,变为它的殖民地。目前为了抗日救国,只要是中华民族下面子孙不愿当亡国奴的人,除了汉奸亲日派以外每人都应该负有抗日救国事业,只有抗战到底才是出路。所以不能返里,但家中母亲大人总是要哥哥及亲戚照料一切,这真是感激不尽了。马上把日本鬼子消灭下去,久后归家面谢一切。并请大人及哥哥将家中一切情形回信一封告我,以免观望,儿言不多叙。

特此敬请

另问候守学好否,家下都好否,另我家如没有人了,请你费心回音。冬安        

                     

 儿刘怀芝

十二月二号





书 | 写 | 作 | 者

薛晓东

图片













刘怀礼兄长:

鉴字如面,前因弟参加革命至今还有七八年了,不过当初受环境之压迫,因此不能通信问候。母亲大人,但不知大人是否康健,又不知兄长身体康健否,弟身体非常强健,生活非常痛快,请大人不必挂念!

现在国难当前,民族存亡已到最紧要关头,共产党在负有为国家为民族争生存求解放的伟任,故主张国内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并具体提出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记新旧仇怨。除了汉奸卖国贼外,大家一致团结来抗击日本的进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这一光明磊落的正确主张已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与赞同。取得了国共两党的重返合作共赴国难,这一国内和平统一。国共重返合作也就是全民族的幸福与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进攻的伟大胜利!

在国内和平统一环境好转特寄问候。请母亲、长兄大人不必挂念,再者胡少廷、安守学二位友兄全家安乐否,祈兄等认清革命主张,切莫误听外面一切谣言,混淆不清加以顾虑,你们在家务农需努力耕作,并望热心参加抗日救国事业,援助抗战将士奋勇杀敌,以争取抗战的彻底胜利。再者请兄长将不必挂念,弟与母亲在家身体不强壮的时候兄要照看,请兄将家的一切情形告诉,急急回音。

此致。

弟现在抗日联军红二十八军特务团第一营一连工作,现驻扎礼山县宣化店,请回信特务团一营一连连部(刘怀芝)


此信写于1937年秋冬之际





书 | 写 | 作 | 者

江毛安

图片










李树芳家书一封


李树芳(1917-1949),后改名方华,1917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汤汇镇四河乡。自幼家庭贫困,1930年投身于革命,参加了地方游击队。次年,转入红四方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被中共中央选派赴新疆迪化学习航空,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批飞行员。1942年4月毕业之际,因国民党政府新疆督办盛世才公开亲蒋反共,将包括李树芳在内的航空队共产党员关进监狱近4年时间。1946年6月,经党的营救获得释放,并返回延安。1949年3月,任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6月28日,在机场指挥飞行训练中,不幸被滑行的飞机螺旋桨击中头部殉职,时年32岁。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继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李树芳写这封家书的时候,北平、天津已经失陷,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相继失利,上海、南京陷落,并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此时,从12岁就参加红军的李树芳,历尽艰辛,已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名飞行员。自参加革命以来,他与家中联系甚少。他已经很久未得到家人的消息。得知小娘、祖父相继离世,一同参加革命的兄长生死未卜,作为一名革命战士,李树芳曾三过草地、饱受磨难。面对艰险,他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但是,在面对至亲之时,最坚强的战士也展露出了最柔软一面,接到双亲来信时的欢喜,得知亲人相继离世的哀痛,以及浓浓的思念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间。





双亲大人禀前:


项奉来示,儿阳历九月二十六号收到,数载以来,今天才接到大人第一封寄,看见十分的欢喜,敬悉一切,但兄数载无书信,小娘去世,祖父登仙,当时悲泪万分难忍,祖父登仙因他年高是应有的,可惜(男)兄和小娘、二叔这样的少年不能在世上存在,真是可惨呀。另外来想,我们不必思念他,只是世上的人命是天所定。就是儿最希望的大人在也不必思兄我了,现在大人年高保重身体要紧。大人与小叔来示,儿一切都是明白的。现时请假儿想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国难当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进攻,中国快要走到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是个青年应当担负救国的光荣任务。


你们不必多心挂念,国难当头期间,特别保护你们的身体,是特别重要,你们不要到处外出,因此外面的环境是很乱的。


尤其接到此信后,不要回音到延安去了,延安还有儿的朋友,叫刘德富,如果我要走远了,时有信叫他转送大人是盼。


祝双亲大人、小叔健康活到一百岁

祝高山平安、记成、双成各兄弟平安!


儿李树芳根成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五日于西安寄





书 | 写 | 作 | 者

张悠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