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 | 作品欣赏(三)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0-01

图片



由中国书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主办,安徽省书协承办的“初心如磐向未来”——安徽省百名书家书写红色家书红色诗词作品展已于8月1日——8月8日在亚明艺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是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系列展事之一,共展出书法作品120件,其中红色家书44件,红色诗词76件。现分批推出展览作品,供大家赏析。



图片

作品欣赏(三)

 红色诗词  



曹蕴真诗词一首

曹蕴真(1901—1927),原名曹定怀,安徽寿县瓦埠镇人,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寿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安徽省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特支书记,黄埔军校第三期政治部宣传科员。1927年秋,党中央派他赴苏联莫斯科学习,由于劳累过度,肺病急剧恶化,未能前往。当年 10 月,终因病情加重不幸逝世,年仅 27 岁。


【题解】这是曹蕴真在 1920 年前后写的明志诗。诗的大意是:祖祖辈辈都要辛勤劳动,忙得夜间睡不成觉;父亲更是整天挑着生活的重担。穷苦人不断遭遇灾荒年景,难以温饱,更忍受不了连年战火的军阀混战之苦。国家局势纷乱贫弱如病夫之态, 山河破碎的景象让人看不下去了。我们青年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挽救国家危亡;放眼远望,将来祖国大地一定能旧貌换新颜。




明志诗


祖辈辛勤夜不眠,严君整日重担肩。

频遭欠岁难温饱,那堪兵燹苦连年。

国事纷纭病夫态,山河破碎不忍看。

寻求真理狂澜挽,展望神州换新颜。





书 | 写 | 作 | 者

张 照

图片










陶行知诗词一首

陶行知 (1891 ~ 1946), 原名文濬, 后改名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1914 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17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随后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受教育”的美好宏愿返回祖国。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机的内忧外患中, 矢志教育报国,提高国民性,改变中国落后现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1946 年 7 月 25 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公朴、闻一多遇刺事件的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 55 岁。毛泽东为其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题解】此诗写于 1924 年 3 月 25 日。诗的大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禀赋,努力不同,所干事业也不同。要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即“一大事”,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树立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培养做“大事”的能力,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少人在年老时才来后悔年轻时没能坚持自己的理想而虚度了光阴。少年朋友们,你们要珍惜自己最美好的少年时光啊!全诗思想性较强,前四句概括了人的一生, 后四句谆谆告诫。一个“勉”字贯穿全篇,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自勉并勉同志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书 | 写 | 作 | 者

朱仁安

图片










许继慎诗词一首

许继慎1901-1931),原名许绍周, 字谨生,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土门店村人。1920 年到安庆求学,次年 4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 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在教导团任职,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 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营长、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和讨伐叛军夏斗寅部的斗争,屡建奇功。1930 年春,到鄂豫皖边区任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1931 年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后调任中共皖西军分会主席兼红十二师师长,为统一红一军和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对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作过斗争。1931 年 11 月,在“肃反”中被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1945 年,中央七大上予以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1989 年,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无产阶级军事家。


【题解】1920 年下半年的一天,许继慎离开家乡六安,赴安庆求学。当他在长江江面上看到英、美炮舰横冲直撞、耀武扬威时,顿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绪,随口占五律诗一首,以抒情怀,表达了他奋起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诗的大意是:江面疾驰的鼓轮掀起了巨大的浪花,江面的晚风正送着夕阳归去。明天一早,笼罩在江面上的云雾就会散去,我们将昂起头展望早晨太阳的光辉。时下的中国,外受到列强压迫,内有军阀混战,国家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而这也正是有志之士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时候。光阴就像流水一样,非常急迫,我们应该尽快觉醒,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混战,刻不容缓。


这首五律诗,象征意义较为明显,突显出作者触景生情,时刻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全诗积极向上,格调鲜明,鼓励有志之士要珍惜时光,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唤起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混战。





江上口占


鼓轮破巨浪,风送夕阳归。

明晨云雾散,昂首看朝晖。

国事艰难日,英雄奋起时。

光阴如逝水,觉醒不宜迟。




书 | 写 | 作 | 者

吴 雪

图片










凌霄诗词两首

凌霄1905-1935),原名凌志昂,安徽贵池人。早年在芜湖读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 年 10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7 月参加北伐军,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任指导员。1928 年 2 月回乡创建中共贵池特支,任书记兼组织委员。1930 年初,任中共贵池县委书记兼武装部长。2 月,赴潜山参加请水寨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红三十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和第一团团长。7 月回到贵池,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1 年初,任中共铜陵特支书记。5 月起,参与中共徽州工委和中共秋浦县委的组建工作,在秋浦、贵池、祁门、宣城、泾县等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4 年秋在泾县被捕。1935 年 1 月在贵池慷慨就义。


图片


【题解】凌霄的这首七律《黄花岗感怀》,是其在广州求学期间凭吊黄花岗烈士墓时写下的诗篇。


诗的首联大意是:来到黄花岗烈士墓,凭吊那些牺牲的革命烈士,深深感受到他们的革命功勋将流芳百世、万古长存,令人崇敬。无疑, 年轻的作者凌霄,参观烈士墓地、了解革命事迹之后,深深为革命志士们惊天地、泣鬼神之革命壮举所感动,情不自禁用革命的如花妙笔为他们尽情讴歌。诗的三四句,是作者转而想到当前的革命形势,以及自己忧虑的心情。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大革命形势高涨。然而, 在这高涨的形势背后,又有令人不安的暗流在涌动。很早就投身革命的凌霄,无疑对这一切是有所洞察的。他在诗中把革命正反两种势力的较量,以棋局加以比喻。在复杂的形势之下, 他将何去何从?究竟如何抉择?静听香江潮声,寓意作者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接下来,作者想到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不禁感受到烈士精神的巨大鼓舞。他用辉映在浩浩江流中的“江月”和红艳如梅的“丹心”为喻,对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以及黄花岗烈士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进行了讴歌。革命总是要有牺牲,而正是因为牺牲,才更显示出革命者伟大精神的夺目光彩。而只要“丹心”留存,就不会惧怕任何险恶,就不会有任何动摇。诗的最后两句,作者痛快淋漓,直抒胸臆:“快剑欲磨酬壮志,群氛扫尽岳云开。”在寻找到答案之后,凌霄慨然而歌, 他决意按照党的安排,努力求学,认真深造,砥砺品行,早日成材,把自己铸造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在革命需要的时候,快剑出鞘,让祖国母亲壮丽山河,早日变成朗朗乾坤。






黄花岗感怀


黄花岗上吊英才,浩气长存亦异哉!

棋局漫敲谁先著,潮声静听我徘徊。

千重白练浮江月,一点丹心似瘦梅。

快剑欲磨酬壮志,群氛扫尽岳云开。




书 | 写 | 作 | 者

戴 瑞

图片









图片


【题解】这首《杂咏》是凌霄 1925 年至 1927 年在黄埔军校学习和在北伐军工作期间写下的。是一首抒发内心感慨的革命壮歌, 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奉献的革命精神。


诗的第一句“漫说神州海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和他的同志、战友,对祖国母亲大海一般的赤子深情。诗的第二句“春花欲放雨淋淋”,写的是眼前所见的春光美景。此句寓意深刻,“春花欲放”,指祖国母亲将要迎来鲜花绽放般的光明前景,“雨淋淋”则指前进的道路艰难曲折,需要接受血雨腥风的洗礼。诗歌以含苞待放的春花即将经受风吹雨打的考验,较好地表现了大革命运动面临着的复杂斗争形势。诗的第三句“风狂浪涌蛮烟障”,表面上是继续描绘眼前的景象:江面上风浪涌动,远山近水都被弥漫的烟雨障住,隐隐约约、朦朦胧胧。其实这句诗,是对当时阴暗不明的革命形势的继续揭示,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当时局势的一种隐喻。诗的最后一句“谁是中流砥柱人”,从表面上看,只是一句深沉的追问,然而结合凌霄勇敢战斗的一生来看,更是一句苦苦思索后响亮的回答。他从历史的高度,又用自己一生的奋斗,响亮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才是中国革命事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杂 咏


漫说神州海深情,春花欲放雨淋淋。

风狂浪涌蛮烟障,谁是中流砥柱人?





书 | 写 | 作 | 者

陈万祥

图片









詹谷堂诗词两首

詹谷堂1883-1929),又名詹生堡,金寨县南溪镇人。是金寨县共产党组织创建人之一。五四运动后,他积极学习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后来在董必武等人影响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4 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中共志成小学支部,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同年秋,与共产党员袁汉铭到笔架山蚕科农校讲学,发展中共党员,在该校建立了金寨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不久扩大为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1927年八七会议后,积极参与武装起义的策划和领导工作,发动群众,组建赤卫队。1929年 5 月 6 日,率领明强小学师生和 200 多名农民参加立夏节起义,次日在南溪火神庙主持召开了2000 多人参加的庆祝起义胜利大会。接着又参与红三十二师的组建 和商城县临时办事处(临时革命政府)的成立工作,任办事处副主任。同年 8 月,在反敌“会剿”中被反动民团逮捕,壮烈牺牲。


图片


题解】诗的大意是:华夏大地上战争频仍,黎民百姓哪一天才能庆祝天下太平?但愿革命潮流能如这长江之上掀起的一片巨大波浪,斩杀那些制造战争的军阀妖魔,帮助人民大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苦难诗


茫茫四海起战争,苍生何日庆太平?

大江一片狂浪起,斩尽妖魔济众生。





书 | 写 | 作 | 者

潘克军

图片








图片


题解】词的大意是:我从年幼读书时,就喜爱梅花的高洁。我非常喜爱那朵朵梅花在满天风雪中怒放姿态,看那满树花朵,焕如云霞,清香阵阵,而又那样的滋润、那样的亲切,是何等的妖娆!南宋陆放翁也喜爱梅花的品格,写了《卜算子 . 咏梅》这首千古名作,他和这梅花也就成了千载知音,这是何等美好的遇合!看那虬枝傲骨,扬眉展笑,而那么多别的的花卉都不能忍受严寒,纷纷凋谢了,只有这梅花凌寒绽放,傲视群芳。这是词的表面意思。在表意之下,詹谷堂把董必武比作爱国诗人陆游,而能结识他,对自己来说,也是遇到了千载知音。诗人非常崇仰董必武,因此献上一瓣心香:在这污浊的世界上, 你像凌寒的梅花一样,具有崇高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余子碌碌,何足数哉!





卜算子·民国 10 年 (1921) 在武汉喜见董必武同志


束发读书时,着意爱梅洁,一任漫天风雪飞,怒放花称浥。结识陆放翁,千载知音客,傲骨遒姿更扬眉,堪笑群芳歇。





书 | 写 | 作 | 者

顾可仑

图片









王金林诗词三首

王金林(1903—1931)安徽广德人。大革命时期参加国民党(左派),在广德从事农民运动。1927 年 9 月,任国民党广德县党部委员兼农民部长。1928 年 4 月考入安徽大学预科,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安大共青团支部书记、共青团怀宁县委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因领导安庆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2 月,回到广德,参与创建中共广德小组。1929 年2 月,任中共广德特别支部负责人、中共广德县委委员。1930 年 3 月,参与领导广德农民暴动,任皖南红军独立团团长、广(德)郎(溪)宣(城)苏维埃准备委员会委员。1931 年 10 月,红军独立团战斗失利后被捕,11 月英勇就义,年仅28 岁。


图片

【题解】诗的大意是:有一种名叫金松的树,高高耸立在土丘垄沟之上。虽然经常遭受风霜雨雪的侵袭,但色泽仍然青翠葱茏。高高的山岗上,每当日出东方,它枝干上的风霜即刻消化,雪也融化了,金松傲然挺立,所有摧垮它的外来侵袭都是枉然。诗中歌颂了金松坚忍不拔的品格,也是王金林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无 名


有树名金松,耸立在丘垄。

时遭霜雪侵,色泽仍青葱。

日出高岗东,霜消雪亦融。

金松依然健,侵者势成空。





书 | 写 | 作 | 者

江鸿超

图片









图片


【题解】王金林在开展革命斗争时,十分重视文艺在启发和提高民众觉悟方面的重要作用,创作了很多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组诗《农民歌》。诗中唱到:我们农民真辛苦,终年流血流汗,却是为了养活地主;我们劳累一年,交了租子,往往全家还得不到团圆。一年下来挣不来几个钱,不够吃穿,地主老财还要笑话说,穷人不会计划,活该如此。我们被逼得卖儿卖女,终年生活在凄惨绝望之中。我们要拿起武器,同地主豪绅斗争,推翻这个吃人的旧制度。在《农民歌》中,回响着“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精神。这个“事”,就是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的革命斗争。






农民歌


莫打鼓来莫敲锣,听我唱个农民歌。

提起农民真正苦,流血流汗养地主。

提起农民真可怜,家中没有半亩田。

苛捐杂税租子完,妻子儿女不团圆。

提起农民真伤心,一年挣了三元钱。

不够吃来不够穿,他说穷人无算盘。

土豪劣绅实在坏,逼迫穷人儿女卖。

卖儿女来哭哀哀,眼泪汪汪往下筛。

农民苦来实在苦,地主吃细我吃粗。

手提钢刀和快枪,杀他娘的精打光。






书 | 写 | 作 | 者

王亚洲

图片









图片


【题解】这是王金林为加强对敌宣传、开展对敌政治瓦解工作而亲自编写的歌曲,揭示了了国民党士兵受欺压的悲惨处境,指明了起义投诚的正确出路。


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王金林不仅重视军事斗争,更强调对敌开展宣传工作,除了派员打入敌方,进行策反以外,还亲自编写许多歌曲和传单,进行对敌的政治瓦解工作。他在这首《士兵歌》的开篇便提出:“士兵兄弟们,都是穷苦人。”的确, 不论国民党的士兵还是工农红军,大家都来自穷苦人民,都“没有田和地,没有钱和银。”是被“地主老财们,逼去当团丁。”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用对比的手法,明确指出了国民党的军队与工农红军的不同之处,一个是“官长如虎狼,饷银克扣尽。”, 一个则是“官兵如兄弟,平等又相亲。”通过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作者在最后一句,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号召国民党的士兵兄弟们:“大家快起来,齐心投红军!”点明主题。


在独立团的宣传和瓦解下,当地地主自卫团团丁和国民党士兵近百人,先后携带武器,投奔红军。有的虽然没有投诚, 但却为红军暗送枪弹,传递情报。独立团在战斗中不断壮大, 极盛时期全团达 600 余人。红色区域扩大到广德、郎溪、宣城、宁国、安吉五县边区纵横百余里的广大农村,人口达12 万以上。





士兵歌


士兵兄弟们,都是穷苦人。

没有田和地,没有钱和银。

地主老财们,逼去当团丁。

官长如虎狼,饷银克扣尽。

士兵兄弟们,听我唱红军,

官兵如兄弟,平等又相亲。

大家快起来,齐心投红军!





书 | 写 | 作 | 者

邵玉祥

图片









罗银青歌曲一首

罗银青1894—1952)安徽金寨人。1914 年在家乡设馆教书,教育学生“求知报效于民,读书勿忘救国”、“不排外患,国无宁日;不解内忧,民无生计”。1928 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聆听毛泽东、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的教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结业后回到家乡,以办私塾作掩护, 进行革命活动。1932 年 10 月,红军西征川陕后, 他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地下工作。后因国民党保长告密,被捕入狱, 受到敌人严刑拷问。他坚贞不屈,没有透露组织消息,终经地方绅 士保释出狱。1952 年 2 月 13 日,因病去世,时年 58 岁。


【题解】歌词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在桂花盛开的八月时节, 人民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军民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唱着《国际歌》,庆祝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第二部分写为了新政权的建立, 为了人民翻身作主人,革命同志冲锋在前,勇于奋斗,终于取得革命的胜利。第三部分写革命胜利后,新的人民政权是一个大家庭,教育广大工人、农民朋友要团结一心,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好这个大家庭。第四部分写广大工人、农民要拥护自己的红军队伍,勇于与反动派作斗争,跟着共产党取得更大的革命胜利。歌词全篇充满激情,表现生动,比喻贴切,宣传的革命道理简明,富有革命性、思想性和号召力,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段锦调)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新呀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最前线,

不怕牺牲冲呀冲向前,

 为的是政权呀,

为的是政权呀,

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今天是我们解放的第一天。

苏维埃政府为人民,

人民政府大呀大家庭,

人人有家庭呀,

人人有家庭呀,

爱政府就是爱呀爱自己。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爱政府爱家庭要有一样心。


八月桂花遍地开,

红军队伍多呀多豪迈,

消灭反动派呀,

消灭反动派呀,

革命胜利幸福来。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跟着共产党打出新世界。





书 | 写 | 作 | 者

路思良

图片










周狷之诗词一首

周狷之1903—1930),原名周天瑜。1903 年出生于六安县苏家埠查陵波白浒圩(今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陵波村)。1927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创办农民夜校, 宣传发动革命。1927 年三四月间,先后在安庆、武汉参加国民党左派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安徽党务干部学校的学习。1927 年 8 月当选为中共六安特区委委员,1928 年 1 月任中共六安县委常委(1928 年 7 月兼合肥特区委书记),1929 年 10 月起,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后兼宣传部长)、六霍暴动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六英霍行动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六霍前方办事处主任等职,多次代表中心县委巡视合肥、寿县、霍山、霍邱、英山等县工作,是皖西六(安) 霍(山)地区党组织与苏区的创建者之一、六霍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从事白区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1930 年 10 月英勇就义于六安城。


【题解】诗的大意是:千百万先烈已经抛头颅洒热血,可是社会动荡,风雨如晦,吹打着渡人的孤舟。为了改变这黑暗的世道、救国救民,我宁为革命而死,不愿做阶下囚徒,苟且偷生!面对社会的黑暗、敌人的疯狂镇压、六霍起义后许多战友和革命者的牺牲、敌人的诱逼、部分亲友的指责与劝降、群众还没有普遍发动起来进行革命的状况,周狷之的确有“风雨撼孤舟” 之慨。但他在生死考验面前,信念如山,立场坚定。





赴义诗


头颅抛千斛,风雨撼孤舟。

宁为革命死,不作阶下囚!





书 | 写 | 作 | 者

徐明发

图片









欧阳斌诗词一首


欧阳斌1908-1937),安徽秋浦(今东至县)人,7 岁入私塾读书,15 岁考入秋浦县南门岭高等小学。受进步教师刘进贤的影响, 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1925 年 11 月,带领全校学生举行反对日 英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支援五卅运动。1930 年 11 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负责秋浦县革命工作。1931 年冬, 先后发展党员 30 余名,建立 5 个党支部,并同宣城、休宁、歙县、太平等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使皖南各地的革命力量逐渐汇集起来。 后参与组织并领导了秋浦、高山等地的农民暴动,创建中共江南特委,当选为特委委员。1935 年 12 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高山一带的攻势加强,特委机关分散撤离高山。欧阳斌转移到祁门县,继续进行革命工作。1937 年秋,被捕遇难。


【题解】这首诗的大意是:革命志士都具有钢铁一样的意志和决心, 有一副铮铮铁骨,各自凭着一腔热血走上革命的征途。当革命遇到危难之时,大家都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劳苦大众争得自由解放。


全诗言简意深,返朴归真,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首句三个“铁”字连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诗中“骨头”、“身躯”、“热血”与“心”、“志”相连,肉体与精神相融,一个热血澎湃、视死如归的革命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





无题


铁志铁心铁骨头,各凭热血上征途。

不惜身躯抛残尽,要为人民争自由。





书 | 写 | 作 | 者

汪敏文

图片









阿英诗词一首


阿英(1900 - 1977),原名钱德富, 笔名钱杏邨,安徽芜湖人。肄业于上海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一生著述丰富,涉及文学、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戏剧、电影文学史、美术史等多方面,又重视通俗文学及曲艺资科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工作。著有《现代中国文学论》、《晚清小说史》、小说集《义冢》、散文集《夜航集》等。


【题解】《宋公堤》是阿英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的开篇诗。大意是:新四军将士和抗日民主政府人员具有凌云壮志,是华中的一代杰出英雄。孤军深入敌后,一面驱逐日本侵略者,一面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他们是苏北人民的主心骨,在淮东修建宋公堤阻拦海潮侵袭,功不可没,数百万民众将永远缅怀他们的高风亮节。





宋公堤


壮气凌云上,雄才一代中。

孤军驱暴虐,只手拯哀鸿。

苏北干臣重,淮东障海功。

生灵数百万,翘首仰英风。





书 | 写 | 作 | 者

管洪生

图片









钱毅诗词两首


钱毅,原名钱厚庆,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25 年 4 月出生。抗战初期在上海读书,同时参加抗日活动,曾主演《高尔基童年》等话剧。16 岁时随父亲、著名文学家阿英到达苏中抗日根据地, 参加新四军,当文工团员。1944 年 7 月, 调《盐阜大众》报任编辑。后任报社副主编和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1947 年 3 月 2 日,他在苏北淮安县石塘区采访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年仅 22 岁的钱毅,面对敌人威逼引诱,受尽磨难,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残酷地杀害。



图片

【题解】《解放区欢天喜地》创作于 1942 年底。首句,作者热情赞美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平幸福的社会状况:人民政治上得到民主,经济上得到解放, 第一次当家作主,喜气洋洋。


第二句,作者直接控诉国民党统治区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危亡和人民生死于不顾,政治上搞独裁, 经济上民生凋敝,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三、四句,观点旗帜鲜明,语言直截了当。诗人用激情直白的语句,火一样的热情鼓动解放区人民,要在共产党领导下, 继续奋斗,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解放全中国。






解放区欢天喜地(《墙头诗》选一)


解放区欢天喜地,大后方乌烟瘴气,

要把解放区的欢喜,带到全中国。






书 | 写 | 作 | 者

汤德胜

图片










图片


【题解】《流血流汗三千日》创作于 1945 年抗战胜利之后,具体日期不详。诗的大意是: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三千个日日夜夜流血流汗,终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做了自己的主人,多少年来受欺压的痛苦终于得以解脱。抗战才刚刚取得胜利,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又要挑起内战,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因此,要想永远过上挺直腰杆、扬眉吐气的日子, 就必须端起钢枪,武装自卫,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切实保卫自己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


纵观全诗,既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又理性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想真正确保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成果,牢牢守住人民自己的江山,就要紧握手中钢枪,时刻警惕防范并粉碎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搞内战的阴谋。





流血流汗三千日(《墙头诗》选二)


流血流汗三千日,百年苦水才吐得。

伸腰日子要长久,端起钢枪防民贼。





书 | 写 | 作 | 者

张晓东

图片









龙大道诗词两首


龙大道 (1901-1931 年 ), 字坦之, 又名龙康庄,贵州锦屏人。1923 年 11 月, 较早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9 月, 受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深造,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1925 年冬毕业,回国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先后在武汉、宁波、芜湖、潜山等地多次组织工人运动,反抗军阀政府的压迫。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面对酷刑和威逼, 坚贞不屈,幸而不久越狱脱险,坚持不懈进行革命斗争。1930 年, 因抵制党中央“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受到排斥和打击。1931  1月 17 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2 月 7 日与林育南等 24 位同志被杀害于上海龙华,年仅 30 岁。


图片


【题解】《窗前鹊》作于 1929 年 2 月 10 日农历大年初一,于安徽潜山。诗的大意是:喜鹊在窗外欢快的叫唤,俗话说:“喜鹊叫, 佳音兆”,在民间,喜鹊是报喜的候鸟,是吉祥的象征,姑且按照民间的俗话来解释窗外喜鹊的欢呼雀跃,可是现在满目苍夷的中国,喜鹊又有何喜可报呢?


这首诗表达了龙大道在革命低潮时期痛苦、郁闷的心情。当然,这仅仅是因为革命暂时受到挫折,因成千上万的先烈牺牲而产生的痛惜,决不是气馁与失望。





窗前鹊


喜鹊窗前叫,

俗谓佳音兆;

依俗姑谈俗,

有何堪值报?






书 | 写 | 作 | 者

韩凌仕

图片










图片


【题解】大年初一,天刚亮,耀眼的雪光映透窗台,龙大道翻身起床后,站在雪花纷飞的旷野中,极目四望,只见玉光银色,晶莹耀眼,群峰莽莽, 白雪茫茫,一派壮美。具有诗人灵感和气质的龙大道见景生情,即兴写下这首《天柱峰》。诗歌大意是:皖山,即天柱山,源自连绵不断的大别山山脉,雪花纷飞过后,崇山峻岭一片白茫茫;唯独天柱峰在漫天飞雪中傲然挺拔,独领奇异,不染雪色。


这首诗构思别致,韵味深长,全诗四句,乍一读罢,全是对风雪中皖山的具体描写。然而细品诗味,却是情蕴景中,志在诗行。当时蒋介石、汪精卫早已叛变革命,四一二大屠杀、七一五“分共”阴谋,接着宁汉合流,狼狈为奸,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身陷囹圄,头颅落地。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





天柱峰


皖山源大别,

雪后万岭白;

奇哉天柱峰,

独不见雪色。





书 | 写 | 作 | 者

杨兴玲

图片










周恩来诗词一首


周恩来(1898-1976), 原藉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17 年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 年回国, 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 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秋回国,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1927 年 5 月 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领导八一南昌起义。1928 年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在 1945 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1946 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任政府总理。1976 年 1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


【题解】 这是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国民政府严密封锁“皖南事变”消息的情况下,愤然挥毫,严正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题词, 以揭露皖南真相。


题词内容的大意是:发生在皖南的惨烈事变,真是千百年来的奇冤啊!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国民党反动派为何如此急迫地将枪口选择对准了自己的兄弟,狠下毒手大加杀戮 ( 在共同抵抗日寇的危急时刻,国共就是兄弟一家 ) !





千古奇冤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书 | 写 | 作 | 者

李原野

图片









叶挺诗词三首


叶挺1896-1946),原名叶为询, 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人。早年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1916 年加入国民党。1918 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1 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 年 月回国,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独立团团长。1926 年 5 月, 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屡建战功1927 年,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同年12 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流亡欧洲,后隐居澳门。七七事变后,请缨抗战,1937 年 9 月,任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军长。1941 年 1 月,在皖南事变中被扣,遭国民党蒋介石监禁 5 年多。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 1946 年 3 月 4 日获释,7 日,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 月 8 日由重庆赴延安,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1989 年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无产阶级军事家。



图片


【题解】叶挺的这首《云岭抒情》,前两句,赞美了云岭自然风光的旖旎,后两句表现了将军为国杀敌驰骋沙场的豪情。结合新四军进驻云岭形势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叶挺诗句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别一番意味,这里既有爱国者的博大情怀,又有军事家的宏阔眼界与远虑深谋,。罗里村头,云岭山下, 叶挺“立马悬崖”,望着眼前这白云缭绕的云岭,如同身披轻纱的曼妙美人,令人心旷神怡,但强寇入侵,山河破碎,以“抗战到底”光复山河为己任的将军,似乎并不流连于此,而是看得更深,想得更远。将军心系新四军的前途和发展方向,一句“立马悬崖”,透露出将军的隐忧,此地虽好,但寄人篱下,且局促狭小,稍有不慎,便会落入万丈深渊。遥望北方,千里江淮, 广大的敌后地区,才是新四军的用武之地。“千里江淮任驰骋, 飞渡大江换人间。”这正是将军对深入敌后前线的渴望,对跃马扬鞭奋勇杀敌的期待,更对新四军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因此,《云岭抒情》并非叶挺玩赏山水随意为之,而是作者心迹的诗意表达。





云岭抒情


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

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书 | 写 | 作 | 者

徐士彬

图片










图片


【题解】1941 年 1 月 6 日,新四军军部和所率皖南部队 9000 多人奉命北移,到达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部 7 个师共 8 万军队的伏击。新四军顽强激战 7 天7 夜,弹尽粮绝,除 2000 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 月 14 日,叶挺为减少被围新四军损失,不顾个人安危, 接受党组织指示,下山与国民党军“谈判”,竟被国民党军五十二师扣押,辗转经泾县 52 师师部、宁国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送到江西上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一座庙堂。蒋介石为了嫁祸共产党,推卸发动皖南事变的责任,于 1 月 17 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名义发了一道命令,污蔑新四军为“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


面对死亡和坐牢,叶挺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回到囚室,面对四壁,他想起抗战初期请郭沫若为自己写成的那个作为座右铭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条幅,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守住那个不可剥夺的“志”。他提笔蘸墨,在斗室的窗前玻璃和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壁诗》,尽管只有短短三句,却笔力千钧,抒发了叶挺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动本质的认识和愤慨,表达了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以此推之,叶挺的这首即兴诗应写于 1941 年 4 月。





题壁诗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

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





书 | 写 | 作 | 者

阮元庆

图片










图片


【题解】这是一首至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叶挺的唯一一首完整的自由体新诗,作于 1942 年 11 月 21 日,此时叶挺被蒋介石囚禁已近两年。这首著名的明志诗篇,表现了叶挺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因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广泛流传,被誉为新时代的《正气歌》。


《囚歌》全诗 11 行 108 个字,叶挺把它抄在竖行信纸上, 署名“六面碰壁居士”。实际上这是一个虚实并用、内涵极其丰富的双关语,既是叶挺对自己当前身陷囹圄、只能在“活棺材”的东西南北上下六面墙壁夹缝中当“居士”处境的真实写照和自嘲,也是他对自己投身革命20 多年征途坎坷、不能如愿、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感慨。这首从“活棺材”里吟出的诗,集中反映了叶挺从入狱起就决心保持的人格和节操。他要求无条件地恢复自由,而反动派却把“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令他有道不能行;“把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逼他去爬。何去何从,这是一场捍卫信仰,保卫尊严的严峻斗争。“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这个声音,是魔鬼的声音, 蒋介石指使顾祝同叫过、陈诚叫过,蒋介石自己也亲口向他叫过,他们都说,只要你叶挺丢掉你的信仰、你的主义,像“狗” 一样从狗洞子里爬出去,就能获得“自由”。叶挺“渴望着自由”,希望自己重上战场,率部杀敌,但他深知人不能变成狗, “人的躯体”,不能“由狗的洞子爬出”!那么,出路何在?叶挺愤然宣告:“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书 | 写 | 作 | 者

王 涛

图片









陈毅诗词三首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和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兼任外交部长,后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图片


【题解】全诗共分三段,第一段写新四军承接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光荣历史,第二段叙述新四军与坚持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的关系。这两段歌词的内在联系,即是对新四军光荣革命传统的热情歌颂。第三段既是对新四军东进抗日取得伟大成绩的写实,也讴歌了新四军的战略战术,展望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全篇激情洋溢, 旋律铿锵,朗朗上口。





十年


光荣的北伐行列中,

曾记着我们的威名。

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

在南国的罗霄山,

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

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

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

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

招引那民族再团结,

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之声。


风雪饥寒,穷山野营,

磨练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年隔绝,四围孤立,

增添我们独立坚持的勇气。

长年累月的埋伏与周旋,

把游击战争与秘密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广大的人民,

我们就是这个母亲的儿子,

我们铁的纪律就来源于此。

啊!这光荣的传统准备了十年,

今朝抗日,敌寇胆寒!


我们在大江南北,向敌后进军,

南京城外遍布抗战的旗旌。

我们有共生死的政治团结,

鼓舞着敌后人民的胜利信心。

在日寇封锁线上穿插,

在日寇坚城下纠缠,

我们惯长于夜间作战,

白刃同日寇肉搏,

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

集小胜为大胜,由相持到反攻,

看我们风弛电掣,横扫千军。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高举新中国的旗帜前进!





书 | 写 | 作 | 者

姚时进

图片










图片


【题解】陈毅的诗歌创作以五言诗见长,七绝并不多见,但这首七绝意境优美,形神兼备,虽只有短短的 28 个字,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不仅是成千上万首吟咏敬亭山的难得佳作,也是陈毅高超统战艺术的历史见证。诗歌的大意是:春风轻拂的江南,朦胧的细雨飘飘洒洒,敬亭山下的水阳江,远远望去,水天一色。一叶扁舟顺江而下,欸乃的桨声如曼妙的音乐,仿佛令人游走在梦幻之中,如痴如醉。美丽的敬亭山啊,当我走进你的时候,是否还能让我感受到昔日伟大的诗人谢朓、李白追求自由、独立、创造的诗魂呢?如今,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美丽的江南,无辜百姓惨遭杀戮。让这光照千秋的湖水作证吧, 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带领人民抗战建国,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自由、独立的目标,到那时, 新生的中国必将告别贫穷落后的万年忧愁!






由宣城泛湖东下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书 | 写 | 作 | 者

卢祖江

图片










图片


【题解】这首诗是陈毅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题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肥东县瑶岗卧室西墙上的题壁诗,以前不为人知。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2004 年 2 月印行的《旌旗南指大江边— 总前委在瑶岗指挥渡江实录》,最先收录这首诗,书名即取自这首诗的首句。


这首诗的大意是:渡江战役开始后,我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漫长战线上,在宽阔江面上,万船竞渡,真如滚滚洪涛,简直要涌到天上去。瞬息之间,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占南京,使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统治中心彻底瓦解。人民的军队还要像风卷残云那样,在江南更大的范围内展开对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打击,横扫六合,一清天下。到那时,翻身解放的广大劳苦大众和各界人民将会扬尘舞蹈,万方争颂换了人间。






旌旗南指大江边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书 | 写 | 作 | 者

胡 村

图片









粟裕诗词一首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 曾用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人。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五次反“围剿”战争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等职。1955 年 9 月 27 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 年 2 月 5 日,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题解】这是一首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题照诗,即 1939 年 1 月 21 日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为奇袭官陡门大捷合影照题写的自由诗,全篇洋溢着胜利后的喜庆,既热烈赞扬新四军战士的机智勇敢,又表达了江南人民热切盼望抗日,打击汉奸卖国贼的心声反映了新四军勇敢作战的盛况和胜利者的豪迈情怀。同时,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片


【题解】这是俞昌准在 1926 年夏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中表明了自己要留在家乡,帮助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决心。


诗的大意是:如今的苏联是人间的天堂,大家都想着去学习、去深造;而国内就好比地狱一般,监狱里囚禁的都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在这种时刻,我不忍心离开这些受苦受难的兄弟姐妹们,我要帮助他们,冲破黑暗,创造光明。







为官陡门战斗胜利题诗


新四军,胆气豪,

不畏艰苦与疲劳,

七十里之遥,

雪夜奔袭芜湖郊。

伪军无处逃,

伤毙满沟,

活捉四十余,

步枪四五十条,

机枪三挺,

驳壳十余条,

还有大刀。

日伪军旗,

脚踏车、大衣与皮袍,

军用品,用箩挑。

汉奸远逃,

敌伪心愁,

广大人民兴高,

同声咒骂汉奸罪不可饶!






书 | 写 | 作 | 者

范守卫

图片










袁国平诗词一首


袁国平(1906 一 1941),湖南宝庆(今邵阳)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1922 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积极参加爱国进步的学生运动。1924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 年 10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 4 期,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历任工农革命军师参谋长、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红五军代政委、红八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红军东方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8 年 3 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1941 年 1 月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 35 岁。1955 年 6 月遗骸移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题解】诗歌写于 1940 底新四军军部撤离皖南云岭前夕。这首语言凝练、感情饱满的新体诗,无疑是一篇鼓舞新四军皖南部队深入江北敌后抗战的战斗动员令。因为后来发生了皖南事变, 它又成了一首悲壮的战歌。这首歌曲又称《别了,三年的皖南》或《新四军东进曲》,歌颂了江南新四军离开皖南、北渡长江、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战斗历程,也充分表达出新四军将士对皖南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是一首有进行曲风格的军歌,犹如东进的冲锋号,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别了,皖南


前进号响,

大家准备好,

子弹上膛,

刺刀出鞘。

三年的皖南,别了。

目标,扬子江头,淮河新道。

哪个来拦路,哪个被打倒。

冲过重重叠叠的封锁,

冲进日本鬼子的巢穴。

我们一定胜利,

我们一定达到目标。






书 | 写 | 作 | 者

陈晓辉

图片









赖少其诗词两首


赖少其1915 ~ 2000),广东普宁人,当代国画大师、著名版画家、书法家、金石家、作家和诗人、久经战场的革命者。上世纪 30 年代在广州市美术学校读书时, 和李桦等人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 创办《现代版画》杂志,创作了大批木刻作品,被鲁迅称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南京市文联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兼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和省美术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安徽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 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中国美协、版协授予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图片


【题解】这是赖少其参加新四军被分配到军部不久,主动申请到抗日最前线、到战斗连队后,激情创作的一首歌词。歌词的大意是:大雾弥漫着长江江面,翻涌的江水反复冲撞、击打着江堤,在这个乌云压顶、暗夜沉沉的午夜里,我们高喊着“呦嗬、呦嗬”的号子,奋力划呀,划呀!要渡过长江去。虽然饥寒困苦,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 敌人的军舰在长江水面上来回游动巡查,我们毫不害怕。长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千百次自由地来去,我们要奋力渡过长江去,获得更大的胜利!






渡长江


划呀呦嗬,划呀呦嗬!

薄雾弥漫着江面,

江水冲击着堤岸,

当这黑沉沉的午夜,

我们要渡过长江。

饥寒困苦算得什么?

敌舰上下弋游,

我们不怕。

长江是我们的,

我们千百次自由地来去,

我们要渡过长江,

获得更大的胜利!






书 | 写 | 作 | 者

李 哲

图片










图片


题解】这是皖南事变后,赖少其和战友们遭逮捕被押往浙江兰溪的途中,准备第二天举行夺枪暴动,在紧要时刻,赖少其创作的一首歌词。歌词大意是:天上的星星或明或暗,月亮穿过如絮的厚厚云层。此刻,我的心不能平静,就像湖畔的芦苇一样随风飘荡着。疲倦不堪吗?不 ! 我曾经不辞辛劳,奔走过千万里的路程, 奔赴抗日战场。感到痛苦了吗?没有!这是我们爱国忧家的忠诚!你来自西北,我来自东南;你来自黑龙江上,我是来自南国的海滨。为了赶走那日本强盗的共同目标,我们泣别了爹娘, 别离了家乡。我的心不能平静,就像怒吼的钱塘江潮。我多么年轻啊,就像钢铁一样无比坚强 ! 月儿慢慢幽暗下来,我伴随着一盏孤灯,只能默默无言,不能奔向杀敌的战场。






月夜囚徒之歌


星儿明灭,月儿穿过如絮的云团,

我的心,像湖畔的芦苇随风飘荡。

你疲倦了吗?不!

我曾奔走万里的途程。

你痛苦了吗?啊!这是爱国忧家的忠诚!

你是来自西北,

我是来自东南;

你是来自黑龙江上,

我是来自南国的海滨。

为了赶走日本强盗,

泣别了爹娘,

别离了家乡。

我的心,像怒吼的钱塘江潮。

我何其年轻,像钢铁一样坚强 !

月儿慢慢幽暗,

我伴随着孤灯,默默无言。







书 | 写 | 作 | 者

岳 曲

图片










张亮侯诗词一首


张亮侯1905-1940),安徽庐江人。1927 年在国民党安庆市党部工作。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共小邹庄支部,次年任中共七架桥区委委员。1930 年 7 月中共庐江县委成立,任县委委员,次年 1 月任县委书记。1932 年 7 月任中共桐(城)庐(江)县委委员, 组建互济会,后在桐城县民众动员委员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  10 月,回到庐江参加动委会,并为创建抗日民主政权积极工作。不久,张亮侯即辞去区长职务。此后,前往桐城任县政府主任科员,以合法身份从事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活动。1940 年4 月18 日,化装成农民,为中共地下组织传递情报,不幸被捕,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7 月,被桐城县国民党顽固派当局挖心活埋。


【题解】1940 年 4 月 18 日,张亮侯获悉国民党特务计划突袭中共地方组织的绝密情报,便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将情报送出,使党组织及时安全转移,让敌人扑了个空。可是,张亮侯却因为这次行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不久被捕。在狱中,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淫威,他坚贞不屈,虽受尽折磨,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对党组织的秘密只字不吐,只留下这首遗诗,表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


遗诗的前两句首先叙述了作者的家乡庐江自古以来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饱含了作者浓厚的热爱家乡之情。接着描写庐江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实行反复“扫荡”和“清乡”,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庐江大地血流成河。作者深知,在这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给正面战场以积极而有力的配合,逐渐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抗日的中坚力量发展壮大,更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者铁心跟党走,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贡献自己的一切。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诗的后两句:“一肩家国双行泪,洒向囚窗诉友人。”记忆中美好的家乡与现实中惨遭蹂躏的家乡对比起来,国仇家恨自然涌上心头,作者感到自己身上承担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可此刻自己却深陷牢笼,虽然从参加革命工作的那刻起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一想到不能继续履行肩负的光荣使命,只能默默流泪,只能通过监狱的橱窗向狱中的难友倾诉,表达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情怀。在写下遗诗后,他惨遭杀害。在刑场上,他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等口号英勇就义,时年 35 岁。






遗 诗


自古龙舒著盛名,而今遍地血腥浸;

一肩家国双行泪,洒向囚窗诉友人。






书 | 写 | 作 | 者

马瑞兵

图片